今年以來,長治縣把貧困程度最深、工作難度最大、發展底子最薄的村子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精準發力、以點帶面,讓全縣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的背后體現的是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打贏扶貧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心。
貧困村面貌煥然一新
“前幾年,村里沒有一條像樣的通村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房屋破舊。”東和鄉崔家山村村民崔忠堂說。現如今,崔忠堂切實感受到日子越過越順心:住上了新房、建起養殖暖棚,水泥路平坦、自來水方便,上網有寬帶、出行有汽車,有個頭疼腦熱的小病到村衛生室就能解決,村委會也建好了,活動廣場、籃球場、農家書屋等一應俱全。
在精準扶貧工作的持續推動下,長治縣貧困村面貌煥然一新,行政村通暢率達到100%,精準扶貧村村內道路實現全覆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飲水安全率達到100%,人飲安全工程實現全覆蓋……
長治縣按照精準扶貧方案,整合項目資金用于貧困村基礎設施、產業培育、科技培訓、公共服務等,編制《農村人居環境改善2015年行動計劃》,完善6000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新改造農村道路30公里。
結對幫扶助推精準扶貧
如何做到幫扶精準?在扶貧工作中,長治縣實施“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精準鎖定扶貧對象,精準發力,打出扶貧“組合拳”。
“根據何廣順文化水平低、缺乏種植技術的實際情況,住村扶貧工作隊為何廣順制訂了養羊發展養殖規劃。”賈掌鎮郜副鎮長介紹說,今年8月,村里落實了對何廣順的扶貧措施,為他發放扶貧羊20只,并幫助他建起了羊圈。
長治縣在精準摸底的基礎上,建立零誤差信息庫,制定“盯到鄉、定到村、扶到戶”的精準扶貧措施,把各類項目列入精準扶貧專項規劃,從群眾最盼的水、電、路、渠、醫、學等問題入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主導產業,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主題只有一個:幫助貧困群眾盡快脫貧致富。
圍繞這個主題,長治縣全面建立了“縣級領導指導鄉鎮,單位結對幫扶到村,干部結對幫扶到戶”的結對幫扶機制,整合第一書記、掛職干部、大學生村官和鄉鎮包村干部60多名到貧困村長期開展住村幫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展結對幫扶,助推精準扶貧;遴選20多名種植、養殖技術精英、科技能人,聯系精準扶貧村的產業發展,形成了能人助推精準扶貧的模式,成為長治縣的扶貧亮點。
“一村一業、一戶一策”落實到位
蘇店鎮西申家莊村發展雙孢菇、香菇種植,采取“大戶示范、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參與”的模式,引導群眾脫貧致富;西火鎮南大掌村依托靠近“天下都城隍”景區優勢發展旅游服務業,在引導村民發展“農家樂”的基礎上,協調安置20多名貧困村民到景區打掃環境衛生,拓寬了村民的就業渠道……
“輸血”不如“造血”,長治縣培育蔬菜大棚種植、肉羊養殖、勞務輸出等支柱產業,帶動貧困戶發展富民產業,提升自身發展能力。今年,全縣共流轉土地20多萬畝,催生家庭農場100多個、規模經營戶300多戶。全年輸送勞動力6萬多人,培訓貧困村勞動力3600人次,實現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項勞務技能或1~2項實用技術。
“婦女小額擔保貸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等扶貧貸款辦好后,我有信心早日脫貧。”近日,韓店鎮柳莊村貧困戶莫興源格外高興,在鎮村的協調下,5萬元的扶貧貸款正在落實。
長治縣著力發揮金融平臺在精準扶貧中的杠桿作用,搭建了“銀政”“銀企”“銀保”等綜合服務平臺,加大信貸投放規模,降低了全縣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融資成本。
如今,長治縣的鄉村田間,處處能聽到群眾議論如今日新月異的變化,處處能看到群眾脫貧致富的干勁……在長治縣,脫貧致富的路越走越寬闊,越走越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