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地處晉西北內外長城之間,是唐朝名將尉遲恭的故里。平魯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且雨量適中、日照充足,因此,平魯區在2011年實施了種子、種畜、種苗“3種”工程,推進馬鈴薯、葫麻、養羊的3大戰略;同年,山藥、葫麻的種植面積都已經達到了21萬畝以上,產量占到全區糧食總產的40%,羊的飼養量也已達到了38萬只。如今,平魯區以創建“科普示范區”標準為指針,開展科技創新,全面貫徹落實山西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扎實開展科技創新,萬眾一心抓科普,齊心協力搞創建,進一步提升科普影響力,推進轉型全面發展。
普及科學技術,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既是激勵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內在要求,也是營造創新環境、培育創新人才的基礎工程。近年來,平魯區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并把科普工作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精神文明建設規劃中,還成立了平魯區創建全國科普示范區工作領導組,進一步建立健全了鄉鎮、社區的科普工作組織網絡,使平魯區的科普工作有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同時,制定出臺了《平魯區創建全國科普示范區的實施方案》等一些科普工作政策性、制度性文件,激發出了員工對科普工作的熱情。
科普大篷車“入”民心
科普大篷車有流動科技館之稱,是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高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平魯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科普工作,積極為科普工作創造良好環境,平魯區科協充分發揮協會作用,組織各部門科普志愿者積極參加,開展科普大篷車“三下鄉”的活動。
每當科普大篷車下鄉、進村活動時,都會受到廣大民眾的一致好評。平魯區堅持“鄉鄉必到,行政村必去”的原則,保障展出活動順利進行。科普大篷車在展出過程中,針對民眾愛好,在當地開設了科普展品、展板、畫冊、掛圖等,并且以知識搶答的形式向民眾宣傳了科普知識。這種形式,讓民眾對科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直以來,科普工作有著多樣性的方法,科普大篷車以其鮮明的形象、功能的強大、科普宣傳教育手段以及互動式的參與方式,豐富了傳統科普工作的手段和形式。科普大篷車猶如一座“流動的科技館”,不僅給公眾帶去了科學知識、實用技術和科學生活方法,還向公眾大力宣傳科學精神,使民眾學會了用科學精神去思考、用科學知識去分析問題、用科學方法來解決問題。科普大篷車通過與傳統科普工作的有機結合,發展成為了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的重要科普設施,促進了傳統科普工作的創新。
每到一地,科普大篷車都會根據當地民眾的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宣傳活動,如:展示農村實用技術和現代科學知識的科普展板、掛圖,為農民發放農村實用技術和宣傳科學文明健康生活的方式。
通過下基層,科普大篷車有效地提升了當地民眾的科學素養,每到一處,都受到了當地群眾的熱情歡迎。并且,科普大篷車共發放《農村科普知識匯編》《科學新生活》《低碳生活》等科普圖書、科普資料、科普掛圖3萬余份(冊、張),包含了內容豐富的養殖類、種植類、生活類;展板展出140余板,演出科普戲曲、快板、小品45場次等。
以示范帶動整體推進
近年來,朔州市平魯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行動計劃綱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動員和組織全區干部、民眾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不斷開創科普示范區建設新局面,為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好家園,實現富民強區服務。
為更好地發揮科普工作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大力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平魯區決定在2013年成功創建省級科普示范區的基礎上申報創建“全國科普示范區”,來逐步實現科普工作的社會化、經常化和制度化。發揮科普示范引領作用,全面推動基層科普服務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營造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全面落實山西省科技創新大會的精神。
平魯區完善了區、鄉、村3級科普網絡的同時,還制定出了創建科普示范鎮、村的實施辦法,各級科普組織做到有班子、有牌子、有專人、有經費、有活動及設立科普活動站等,同時,平魯區還在公共活動場所新建了3處科普畫廊,社區科普宣傳欄每季度更換一次;成立了一支由科技工作者和專家組成的科普宣講團,組建200人左右的中小學科學教育教師及科技輔導員隊伍,經常性開展各種科普活動,使科普活動制度化、常態化。目前,平魯區科技館土建已完成,現已進入布展階段。在經費投入上,平魯區更把科普工作專項經費按全區人均1元的標準列入財政預算,加大了科普經費的投入。
平魯區以“科技創新驅動”為創建活動的主旋律,強化領導和民眾的科技意識,組織實施涉及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人口及公務員科學素質的行動,進一步豐富基層科普能力和宣傳手段。
平魯區加大全民科學素質,圍繞“科普和諧發展、創新點亮夢想”這一主題,開展了科技周、全國科普日、科技下鄉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系列品牌科普活動,著力提高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人口等重點人群的科學素質,并以此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升,努力做到家喻戶曉,從而調動起群眾參與科普、走近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傳播科普惠利于眾
今年,平魯區在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當天,通過擺放展板、懸掛橫幅,以及發放科普資料、展示科技創新作品等多種形式,向廣大民眾全面普及科學知識。在9月22日當天,科普大篷車進入校園,展出了大篷車車載科普展品30余件、科普展板10余塊,受益學生達1000余人。在展出過程中,同學們通過仔細觀察、操作實踐,感受到了科學的無窮魅力,了解科學知識與科學方法。在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中,提高了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并通過青少年向家庭成員乃至全社會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激發創新創造的熱情。同時,利用科學課、綜合實踐活動課積極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學生們逐漸形成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的好習慣。
山西晉坤礦產品有限公司、中煤平朔井工3號井、中煤平朔木瓜界洗煤廠、平安化肥公司等企業都面向公眾開放,講述了企業科技創新、新產品研發及科技引領企業發展、實現騰飛的成長歷程,使參觀者切身感受到了科技創新的巨大魅力。平魯區科協還聯合經貿局、環保局、地震局、衛生局以及工、青、婦等各單位廣大科普志愿者積極參與到科普服務活動中來,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志愿服務活動,圍繞“創新在我身邊”活動,重點開展科技創新基本常識、基本方法,以及公眾身邊的創新等方面的科普活動。
此次活動共發放各類科普圖書、資料1000余份,讓群眾深入了解了低碳生活、居民保健、科學居家等知識,對大家養成健康、文明、節儉、環保的生活方式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平魯區科協還聯合街道辦黨工委,在北坪社區發放了科普宣傳資料,利用科技咨詢服務、義診義療、科普宣傳、法律法規宣傳、科普大篷車車載展品演示等形式,向廣大公眾展示了一場科學、文明、健康的科普盛宴。本次活動共展示掛圖178幅、展板10塊,發放宣傳資料5000份,提供咨詢服務1460人次,使社區居民了解創新、參與創新、享受創新。
在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帶頭人圍繞全國科普日主題,結合本地實際,開展種植、養殖等新技術講座、新品種推廣、新農村建設等與科學技術相關的科普活動,現場接受科技咨詢200余人次,活動中共發放各類實用技術資料800份。
多年來,平魯區一直都在積極探索科普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斷總結科普和創建工作中積累出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提升了平魯區科技創新能力。平魯區的科普工作不僅讓先進的文化、科學、健康等方式源源不斷地“流”入生活,更讓當地的老百姓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科普帶來的實惠與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