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想起第一次去西岸的情景,許宇仍掩不住興奮?!坝浀密囇刂堯v大道一直開,一邊是開闊的黃浦江,天好藍好藍,每隔幾米便有藍白相間的藝博會條幅,一棟方正的建筑就在路的盡頭。一種海天相見的澄澈,令我錯覺身處邁阿密海灘。沿途感覺好極了!”
他說的藝博會,便是由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與藝術家周鐵海聯袂創辦的“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作為推廣青年藝術家為主的Leo Xu Projects的掌門人,許宇參加過諸如Art Basel、Frieze等重要的國際藝術博覽會,反倒是西岸,令他尤為激動,“這是國內尤其是上海本地少見的高規格藝博會,周鐵海老師運營藝博藝博會的豐富經驗,和他在國內外藝術圈的號召力有目共睹?!崩^去年受邀參加首屆西岸藝博會,今年許宇不由分說地又來了。
當然,畫廊決定參加藝博會不會只靠“感覺好極了”,藏家質量、交易量、參展同行水準等都是考量的因素。在第一屆西岸藝博會上,許宇展出的阿根廷藝術家艾力希的《電梯迷宮》裝置很快就被訂走了,這令他在今年第二次參展時就大膽起來:帶來更多年輕藝術家和形式更為多元的作品。此類情況在二度參展的畫廊中為數不少。比如去年只展出了美國明星級藝術家Bill Viola作品的老牌畫廊柯恩,這回一次集結了8位藝術家,其中還有5位中國年輕藝術家,銷售情況也令畫廊總監Arthur Solwax頗為滿意。今年藝博會還吸引了不少高水準的新成員。首次在中國大陸參展的倫敦頂級畫廊維多利亞·米羅,帶來了新一代當代英國藝術家Conrad Shaweross最新創作的3件小型雕塑作品,展覽期間全部售出。
相比較為集中的第一屆藝博會,這一次在展館外也有不少“發聲”。香格納的新空間以耿建翌的個展宣告開幕;收藏家喬志兵創辦的喬空間,則以與豪瑟·沃斯畫廊共同舉辦東歐藝術家威廉·薩奈爾的個展,作為空間的首次對外亮相,這也是藝術家在中國的首展,據說13幅畫作均已售出;而正在籌備西岸地區工作室的創盟國際、大舍建筑、高目建筑、童明建筑、致正建筑等5家建筑事務所聯合帶來了“工作室進行時”群展——這是西岸藝博會“設計板塊”的一部分,也是其區別于傳統藝博會的一大特色。
周鐵海還邀請創意媒體團隊Undefine,為展館旁600平方米的透明玻璃房量身定制了“Turn The Page”項目,互動裝置和設計商店吸引了不少年輕人駐足。Undefine的聯合創始人Nemo坦言,“我們和里面那些藏家沒有一點兒關系?!边@或許也是周鐵海看重的方面:除了服務于專業藝術藏家,西岸藝博會還承擔著向大眾推廣“藝術引領生活,設計走進生活”的觀念和使命。大約也是基于此,周鐵海將參展畫廊數量控制在32家,確保每一家都有足夠開闊的展示空間,絕不會出現通常藝博會上的擁擠和走馬觀花。兩層樓的展館,動線沿左右排開,沒有看不懂的指示牌,也無須任何復雜的線路指南。觀眾們逛得舒坦,間隙還能買杯咖啡透口氣,往大樓梯上一坐就能閑聊,還真是“感覺好極了”。逛展覽本身成了一次富有藝術性的體驗,這或許也是周鐵海作為藝術家的一種本能。
至于在這個既要服務于藏家,又要向大眾普及藝術的展覽上,看過國內外一流畫廊帶米的作品,藝術愛好者如何“買買買”藝術品?我們特邀幾位行家擔當收藏顧問,聊一聊怎么在參觀藝博會的同時,把錢都花了。
周艟:收藏從架上開始
我比較推薦佩斯畫廊的Chuck Close自畫像作品,用彩色編織掛毯的形式去呈現高精密度的繪畫。這是Chuck比較新的作品,但在某種程度上非常具有代表性。我也非常推薦柯恩畫廊帶米的新銳藝術家李文光。他的作品需要靠近看,才會在細節中感受到特別的質感。他的紙本布面拼貼可以收藏小幅,放在家中的角落營造與眾不同的氣氛。另外我特別喜歡維多利亞·米羅畫廊帶來的英國藝術家ConradShaweross的雕塑作品。在雕塑介質上表現優秀的當代藝術家相當少,而Conrad最能打動我的就是他對雕塑藝術本身的透徹理解。我認為空白空間這次最大的亮點是入口處的李姝睿的抽象作品,它在視覺上的力量特別強大,以至于你都不敢一直盯著看。同時在這件作品上我也看到李姝睿在色彩上又有全新的突破。此外,香格納畫廊帶來的胡介鳴的影像裝置作品《一分鐘的一百年》,由1100個1分鐘的錄像構成,分別擺放在上千個儲物袋般的方格中展示。每一個錄像都是對一件近現代藝術名作的觶構和重新演繹。通過1分鐘短片呈現百年藝術史,特別有趣。
我自己的收藏主要還是以架上繪畫為主,個人推薦入門藏家先從架上開始。收藏藝術,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是前提,不管是知識儲備還是閱歷積累,都至關重要。我常?;钴S在各種展覽上,也經常跑藝術家工作室,關注藝術家本人的生活經歷。當然有時也要更新二級市場的資訊,做一名“狡猾的獵手”,看看是否有撿漏的機會。此外,我經常會去參考一些藝術家對于作品的意見。我還是一位很高效的收藏家,比如這次在西岸藝博會VIP開幕第一天,我就把展覽仔細都看了一遍,也買了不少作品。
施勇:打開思路收藏裝置
我很關注站臺中國這次帶來的童昆鳥的作品,他大概是本次藝博會展出的最年輕的藝術家。他把中國當代藝術史的書作為媒介,藍色的洗手液從書中向外溢出,不斷吐出泡沫,挺有意思。相比傳統繪畫,年輕藝術家的裝置作品更有意思,價格也相對便宜。對于入門收藏者,不妨打開思路,去收一點非平面的作品。你的家里可以放個茶幾,為什么就不能放個裝置呢?
想象力學實驗室這次帶米的年輕藝術家郭熙和張健伶發起的“大航海”創作計劃也很有意思。他們得到郵輪的航程支持,一邊旅行一邊采集線索,回來后再進行梳理,作品包含了真實和虛構兩部分,就好像偵探故事一般,具有很強的敘事性。他們作品的價位也是很多入門藏家可以承受的。比如一套包括郵票、影像和繪畫的作品,大約人民幣5萬多元。主要推廣年輕藝術家的東畫廊,也值得關注,那里的作品價格也很低,我自己就買過不少。我覺得一般白領少買兩個包,就能買這些作品了。
沒人能保證我收的作品一定以后可以成立,我也從來不想這些,我覺得有意思的我就買。當然,如果沒有藝術史作為系統背景,光憑直覺收藏是沒用的。還要多看展覽多學習。新手收藏藝術最好的方式是和藝術家做朋友,多了解藝術家。
王燮達:當代藝術任于共鳴
我很喜歡豪瑟·沃斯畫廊展出的英國藝術家Martin Creed的作品,看起米色彩、線條和形狀都很有活力,但我覺得他要說的不只是年輕和朝氣,而是一種生命的輪回,或者是永生的旺盛。還有藝術門畫廊帶來的蘇笑柏新作《大隱》也不錯,除了形式渾厚,作品右上方的“元”字,表明這是最原始的出發點。東畫廊代理的一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也值得關注。這些年輕人蠻有想法,生活閱歷遠遠超出了年齡,作品提出的問題往往很尖銳。比如版畫出身的張如怡制作的小平面就很棒。在這么浮躁的時代,她能特別安靜地一條線一條線地去做,已經超越了很多人。她作品里的很多內容都是對身邊的一些小點進行概括和提煉,很純凈。
任何藝術形式我都會關注,我主要在意的是藝術家想說的是什么。當代藝術領域的欣賞角度已經完全不同于傳統。美只是藝術的一種角度,當代藝術并非美不美的問題,有時在于我們的心境和閱歷是否和作品有共鳴、有一樣的心跳。裝置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它也有別于通常以單種材料制作的雕塑,可以是不同材料的組合,材料本身就是有意義的。只要做得極致的作品我都喜歡。極致主要是技術和內容兩方面。要做到極致很不容易,你的心境必須先達到。現在很多藝術家,經常把社會學家、政治學家、醫學家等其他領域專家的研究讀完以后進行“圖解”,就離藝術本身很遠了。
鄒宇寧明明:別太在意投資回報
我們非常喜歡佩斯畫廊展出的隋建國和劉建華的雕塑,張曉剛的兩幅作品也很不錯。劉建華用陶瓷轉化為輕盈的紙的質地感,這種微妙度掌握得很好,小幅作品價格在人民幣20萬元左右,比起同時期其他藝術家還比較低。藝術門畫廊現在主打抽象作品,畫廊正在推廣的年輕藝術家任日,與蜜蜂合作的雕塑作品《元塑》還不錯。這次自立方畫廊帶來了南美年輕藝術家Christian Rosa的作品,我們去年在Art Basel Miami期間就有關注他,時下非常紅,中等畫幅的作品大致在4萬美元左右,價格不算太高?,F在整個世界的藝術市場上,南美藝術家、韓國藝術家都上升得很快。
對于入門級的收藏者,我們比較推薦購置1萬美元或人民幣5萬元以內的作品。其實投資藝術品就像買衣服一樣,人處在每個階段喜歡的東西可能不一樣,慢慢探索、嘗試,最終才會發現真正適合自己的作品。喜歡一件作品和最終出手其實是兩件事情,收藏藝術品的心態一定要好,不要過度計較它到底會不會漲價,你才能真正享受其中的樂趣。最怕就是收藏的作品好像大雜燴,什么都有,卻看不出來喜好。
喬志兵:當代藝術買的是未來
今年是我收藏當代藝術的第十年。一開始純粹是需要,需要在我的俱樂部等空間掛些作品。很多人都會去買行畫,我想掛好一點的,就開始收藏了?,F在這成了我熱愛的事情。我每個月都會收作品,至今大概收了幾百件。我比較傾向收藏同時代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的經歷也多少和我有點關系。過去的藝術大師,最好的作品都在美術館里了,基本收不到。而收藏當代藝術,就可能收到最好的作品。我近期收了越南裔丹麥藝術家傅丹的不少作品,包括他在中國創作的作品。當然他現在比較紅了。我也關注年輕藝術家,但我認為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我的收藏中,架上作品多一點,相對比較容易擺放。
當代藝術相對不一定非要有特別好的理論基礎,因為我們買的是未來,不斷有新東西出現,就要多看。其實“看”是一件很累的事,看展覽、看工作室、看畫廊……你要熱愛,才不會覺得累??此囆g家工作室很重要,有時在藝博會上你只看到一兩件作品,去了工作室就能比較全面,你也會對藝術家有全面了解,包括性格、創作態度等。藏家始終要抱著學習的態度,我去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系念研究生也是這個原因。我也會經常帶我的女兒一起看作品,聽聽她的想法。如果你收藏的作品,下一代人完全不喜歡,也是挺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