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島南端,有片金沙滿地的海灘,名叫赤柱。半個島嶼在這里平緩地滑入太平洋,擁擠的建筑和車流仿佛也不見了蹤影,因此無論朝暉夕陰,它的美景總是勝出一籌。毗鄰海灘的地方,有一棟低層別墅,面朝大海、坐擁花園,離熱鬧的赤柱市集卻只有10分鐘的步行之遙。這里便是來自瑞典的室內設計師Helen Lindman的家,曾在斯德哥爾摩做律師的Helen2004年與丈夫和孩子一同搬來香港,在這個城市,她發掘出了自己對建筑和室內設計的熱愛與才華。
習慣北歐生活氛圍的Helen,抵港后的最大希望就是要把家安在大自然附近。幾乎毫無爭議,赤柱海灘便成了這個五口之家的第一選擇。這是一棟建于1950年代的別墅,老式格局和傳統的天花板裝飾讓它帶著點時光的痕跡,成排的玻璃門窗引入明亮天光,更框進不遠處的蔚藍海景。感念于建筑原有的完美條件,Helen并未對空間改造太多,只是將主臥室由客廳中分隔出來,地面換成了白色,增強了空間感;門的尺寸也有所擴大,這讓空氣流通更順暢。窗戶上安裝著簡潔的定制鐵框,這也是Helen現行設計項目中的重要特色,靈感源自新加坡的老別墅。
Helen的家以北歐典型的簡潔風格為主導,干凈的白色背景下,灰黑兩色的家具占據主導地位,一些零星的彩色細節散布其間,好像為一首安靜的樂曲嵌入了幾顆活力音符。家中還包含了許多東南亞和歐洲的裝飾元素,這也反映了一家人喜愛旅行的生活風格。全家人最愛的大露臺上,白色的坐臥兩用沙發和淺色靠墊讓人聯想起耀眼陽光下的地中海風情。別墅自帶的臺風閘門則可以將露臺和臥室隔開,變出一間私密性良好的客房。
“在我的設計項目中,一般不會使用超過三種顏色,黑色、綠色和黃色是我的最愛。當然,我不認為白色是一種顏色,這跟畫畫很像,設計就像是在一張白紙上創新。”2004年來到香港以后,Helen的眼睛就被唐樓吸引住了。對她來說,“活化”并不是將舊樓房變成大商場、博物館,而是希望讓老建筑以“家”的身份存續下去。她致力于通過自己的設計讓唐樓歷久彌新,從而使得附近鄰里的和睦互助也自能生生不息、代代相承。
在香港設計住宅,潮濕的天氣是選擇物料時要特別注意的。Helen直言自己很喜歡宜家家居的產品,特別是不銹鋼廚房設施,常常出現在她的購物清單里。但是要想在香港的氣候里持久耐用,合成板材是絕對不能考慮的。“我的風格是多樣的,但基本上是混合亞洲和北歐最好的設計元素,其實我覺得傳統的中國設計是非常簡潔的,所以就會以北歐的風格去上色。”
在Helen的家中,綠色植物總是隨處可見,花卉布置是她的另一大喜好,也是她生活中必須時時相伴的元素。Helen還經常對家中的沙發、靠墊等物件做顏色的變換,帶來視覺上的驚喜。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品,她的藝術收藏也為居室創造出鮮明的當代味道。最引人矚目的要數兩幅來自德國藝術家Candida Hofer的攝影作品,大幅照片上原本存在于歐洲老建筑里的華美空間,為客廳和餐廳增加了多重維度的美。
“在香港居住的十多年間,我的孩子都已經出生長大了,其實我都不覺得自己是外籍人士,而是地道的香港人了。”Helen的創造力也改變著香港的面貌,最著名的唐樓改造項目上環太平山Upper Station,一棟原本損壞嚴重的老建筑在她的幾輪整修后,樓房底部采用了歐式雕刻,融入的卻是中國元素。現在Upper Station已經成為整條街道的地標性建筑,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在附近建立工作室和小商店。廣邀本地合作伙伴一同共事,讓香港更多破敗的古老建筑在溫和的新設計之下煥發生機,便是Helen下一步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