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逛家居店是種享受,無論你是丹麥設計的鐵粉、顛覆傳統的芏業復古迷,或是端莊大氣的新中式家具悍衛者,上海、杭州、北京三城里越來越多的家具小店令你我都有了更多忠于“自己”的選擇!
如果不是親身前往,你一定無法想象,在上海寶山區逸仙路一大片空曠場地上的幾十只廢棄集裝箱里,竟有如此乾坤暗藏。
芥末黃、鐵銹紅、天藍及湖綠,198只顏色各異的大型集裝箱帶著斑駁的磨痕和銹跡,疊加堆砌、貫通排列,以集合建筑的形態靜靜安臥在晴空之下。入口處兩組長長的箱體平行排列形成通道,鐵皮被大片的落地玻璃窗取代,窗面折射出附近集裝箱上色彩鮮艷的大型涂鴉。
與其說是家具店,“疊UP”更像一間小型的北歐家具博物館,沿墻按設計年代陳列著丹麥設計經典之作,比如漢斯,瓦格納(Hans J.Wegner)的“熊椅”和“Y Chair”,芬尤(Finn Juhl)的“酋長椅”和“詩人沙發”,還有建筑大師安藤忠雄向瓦格納致敬的“夢想椅”……這里能欣賞到不少來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歐設計黃金年代的精品,也有經過北歐家具品牌的悉心打造之后而重現眼前的復刻經典:例如買下大師芬尤作品大部分版權的品牌OneCollection,以他當年使用的精湛工藝復刻制作一件件家具精品,少見的“提琴椅”于此就能一窺其真面目。
主代理來自丹麥及北歐的家具品牌、以Panton椅聞名的Verpan,在此的展示包括家具及燈具;以制造漢斯瓦格納的家具著名的品牌PPMobler;也能買到CaralHansenSons與PaulSmith跨界合作的限量Shel帙手椅;還有近年受到北歐設計控追捧的NormannCopenhagen等品牌家具。展示廳里混合了原版及復刻珍品家具。店方鼓勵客人隨意觸、坐以感受這些杰作的美好,因為“家具原本就是被人使用的,再好的家具如果被束之高閣就完全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這樣的經營理念倒是和大師們在創作時不斷追求產品的質感、美感與人體舒適度之間的完美平衡的實踐一脈相承。無論你是個熱愛工匠精神的家具控,或想為家里添一張傳世的椅子,在這里展示的黃金年代里諸位丹麥設計大師的佳作,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翻開UTT(UnderTheTree)的家具目錄冊,紙上傳來一股淡淡的橙柚清香,隨著面前薄胎瓷杯中的清澈茶香,飄散在這個上下兩層的寬敞空間里。
雖然賣的是進口家具,UTT店里展示的家具都有現貨,如果客人看了要真喜歡了,就能馬上搬回家,“雖然不得不去租一個大倉庫,并備下足夠的貨品,但也沒有賣不出去的擔憂,當初我們決定代理比利時Ethnicraft與荷蘭Teak兩個品牌,就因實木家具會隨著時間越用越美,散發出老物件的溫潤氣質。”店主包曉冰說。
包曉冰的合伙人吳永紅,正是長期浸潤在“舊物之美”中的人。在UTT隔壁以賣舊家具為主的SoLife和蜜桃咖啡也是吳永紅和他的杭州小伙伴們一起創辦的。雖然兩人都很年輕,但在過去的生活里,都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審美和生活方式。相比市場上如意大利經典家具、法式古典或折中美式的主流家具,UTT的選擇更加貼近他們自身,或者說回歸于生活的本來目的,而價格也剛好在合理的范圍內。“用工業時代的器具搭配古中國茶,協調新與舊、傳統與現代,是生活中真實且日常的狀態。”吳永紅說。
店鋪內看似樸素無華的淺灰水磨石地面上,遠遠近近散落著形態各異的金色葉片,是好友兼設計師陳飛波的點睛之筆。包曉冰又為UTT帶入了臺灣設計品牌“JIA品家家品”等飾品,營造了一個能夠展現生活方式的氛圍。雖然兩位店主都是做廣告出身,但平日里說話十分平實、自然,只是偶然拋出一句類似slogan的話,“我們堅信每個人都可以是生活的理想者和藝術家”。
法國知名設計大師Chrisian Liaigrc,自上世紀80年,弋始活躍于巴黎家居設計界,曾打造不少高端私人住宅。在設計共和的引進下,在去年4月份在上海開設了國內首家Christian Liaigre展廳。這棟位于前法租界余慶路的小樓,周邊寧靜的環境氖圍和Christian Liaigre家具的奢華高端相互呼應,在這里你能靜下心來感受法國工藝的匠心獨具,哪怕只是一張茶幾或坐凳,都仿佛藝術品般美好。
堅持在法國制作,采取預訂制,若想買到一件christian出手的家具,至少得等上3個月的時間。在工藝上,處處能感受到工匠的用心,他們畢生投入家具工藝,有些更是頭頂著“法國藝術大師”(FrenchMasterofArts)的光環。家具類別從大型的皮質沙發、書桌、立燈到小件茶幾、桌燈,材質包括木、天然布料、全粒面皮革、漆器、青黃銅等。ChristianLiaigre先生對手工的專注,體現在制作工藝上,例如堅持7層涂料的漆器遵循的是日本傳統制法,手工氧化的黃銅及青銅質料,有些還特別延續著18世紀的工法,呈現黑色氧化效果,而皮革及布料的縫制,大部分采用“鞍型針縫”技術,ChristianLiaigre先生說,這樣才能兼顧家具的細微美感及高品質。
隨著復古工業風成了上檔次的餐廳、酒吧室內裝修的首選路線,這股風潮也吹進了居家設計當中。而逛一趟RGF家居生活店,只要你想,就能把家里從內到外裝點出潮流范兒!
每個月十幾個集裝箱從歐美、東南亞進貨到國內,RGF創辦人之一的“馬桑”,在Z01Z年從服飾制造業轉戰家具家飾業,先成立工業復古品牌RootsGalleria,與商業空間及店鋪陳列進行BzB的合作,然后開設零售店鋪RGF,除了原來Roots Galleria里的高端工業復古風格家具,也加入了歐美風格,拓展產品多樣程度。也讓人來逛RGF,很難全身而退:平均2000多件琳瑯滿目的家居家飾,被擺設在各種場景里,二層空間外加一座歐式自然風格的花園,處處都有看點。由于過去的時裝經驗,馬桑簡直是以時尚更新的速度來“玩”家具產業:“我們每年分為春夏和秋冬兩個季度發布新品,店里陳設布置幾乎每周調整。”
從復古工業風格為主調,從國外及東南亞搜羅適合的家具,加上部分生產,同樣是居家快時尚,RGF的單品價格硬生生比同類型品牌高出不少,但馬桑對自家品牌的品質拍胸脯保證:“你可以買張2000多元的沙發,用不到一年就報廢,或是選擇這里有性價比又有個性的。”
在紅星美凱龍這個集大成的賣場,“先生活”這樣儒雅、傳統、散發著幽幽銅色的展廳,是會讓人忽然沉靜下來的。若是對設計師溫浩有所了解,便不難理解了。他身為廣州美院院長,獲得過多個設計獎項,比起更早進入市場的設計師,長久的教學生涯給了他更多的沉淀和思考。此次決定把2013年誕生的新品牌首秀放在紅星美凱龍,反倒是來自這個最簡單易懂的名字“先生活”——放下所有身外之物,先來慢慢地體味生活。接下來,“先生活”將會進入更多的商場、家居賣場,或以獨立店的形式在國內外陸續展開。
對于“多少”來說,在家居賣場面向大眾已經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在設計圈內,‘多少’已經得到很多用戶的好評,我們希望可以給更多人帶來美好的生活體驗。”在2013年,上海的紅星美凱龍就已經見到“多少”的身影并且反響極好,而北京美凱龍開業的一大早,也迎來了不小于20萬元的訂單,更令人沒想到的是,此訂單來自一位對“多少”家具零了解的路人客戶。此次北京紅星美凱龍的展臺比起798店的大展廳來,更有“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的婉約意境。凡路過此處的客人,很難不進入其中一探究竟、久久駐足。
木美收獲了最有趣的點評:本來被命名為“蝴蝶桌”的一張圓桌,由幾支手工木梁交叉而成,寓意為兩只疊落的蝴蝶。而未曾了解木美的客人看到后說俯視看來像奔馳標志。店里純黑的地板、墻壁和抽象的現代藝術畫作……到處充斥著遠超出“中式家居”界限的趣味:莫言書柜,柜邊的弧度和抽屜里的隔板帶來完美的使用體驗,“無需多言”;青紗屏風,是將工廠晾曬木板時的原貌拿來擔當屏風的角色。據說在這里第一個被訂走的產品,則是創始人陳大瑞老師的學生作品——“綻放”情侶沙發,木美真的足夠時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