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國經濟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無論是在經濟總量還是在經濟增長速度上都是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國民生產總值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這對于中國的未來經濟發展與政治崛起都是具有一個里程碑式的意義的,我國也抓住機遇不斷進一步促進經濟的長期發展,然而在這種發展背景下依舊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其中很嚴重的就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隨著經濟的增速,城鄉發展水平程度也在慢慢拉大,這對于經濟穩定發展是極其不利的,這使得縮小城鄉差異便成了經濟發展中極為迫切的問題,大力促進農村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農村信用社在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扶貧補助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與動力,本文就針對農村信用社在農村經濟發展中作用進行探討,以期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農村經濟;作用
自從上世紀以來,在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提出了允許一部人人先富裕起來,采取先富帶后富的形式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在這幾十年間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經濟不斷增長,增速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中國經濟不斷抓住一個有一個發展機遇,面向世界,走出國門,為中國經濟發展或得了源源不斷的資源,這對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是極為重要的,但是在這幾十年的發展中,城鄉發展也不斷呈現出差異拉大的趨勢,農村無論在經濟還是基礎設施服務上都難以與城市相比,以至于現今在中國許多農村地區仍舊十分貧窮,這違背了最初共同富裕的愿望也不利于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這便迫切的要求我們采取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農村信用社的存在對于現今農村經濟發展及城鄉共同富裕是意義重大的。
一、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1.資金流通不暢,不利于農村設施服務的建設。近些年隨著國家對農村的經濟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農村的經濟發展狀況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這使得農村新一輪的發展不斷發酵,然而在大形勢下占據主要地位的依舊是國民經濟的發展,而這又是一城市經濟為主體的,這種情況下,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都投入到國民經濟發展中去,這便使得最大部分的資金都局限于城市經濟發展之中,而相比之下,農村經濟發展所具備的資金就明顯欠缺,首先是由于面向農村發展的金融機構實在有限,而且在資金數目的撥發上也有很多的限制,這便使得農村在進行經濟建設時面臨很大的難題,導致經濟大發展很難實現較快的發展,現今如舊有很多的鄉村的基礎設施非常貧乏,道路不通,電力通訊都都難以滿足需求,而建設這類項目又缺乏足夠的資金,這便使得農村經濟發展長期存在瓶頸,其次在農村間的資金流動也十分缺乏,這很大一方面仍舊是因為資金總量不多,如此便使得資金在利用效率上不高,在經濟發展時存在著一定的缺口,對于農村經濟發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因此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是一個重要的前提。
2.管理不到位,農村發展風氣不夠明顯。在推動社會主義民主的過程中,國家在廣大農村地區實施村民自治的制度,通過此方式來實現更為廣泛的民主,這使得農村在一定程度上擁有著比較大的自主性,在農村發展形式上,國家也提倡村民自治,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這對于農村的經濟發展來說是比較有利的,然而在現今農村村民自治中,存在著許多管理不到位的問題,一方面,隨著人口流動方向不斷朝向城市,這便使得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向城市,這大大的減少了農村的居住人口,而且于此同時也使得大量的青年勞動力流失,這對于農村的管理會造成許多的不便,導致許多項目都難以實施下去,對農村的建設很不利,除此之外,許多農村管理人員由于自身素質不高或是難以貫徹政策而使得許多發展機會白白流失,導致許多農村長期落后,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農村人口文化素質不高,許多人就堅持傳統的守舊思想,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太低,大多數人堅持傳統的發展模式,使得外部的有利資源難以進入到農村內部的發展之中去,這便大大的推遲了農村的發展。
二、農村信用社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1.為農村發展提供大量的資金支持。農村在發展的過程中,資金的有無是農村發展能否進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農村中許多基礎設施的建設都需要外部資金的支持,雖然近些年隨著國家農村發展計劃的展開,但是農村在資金獲取上人就存在著諸多的不利,阻礙了農村的發展,在改革開放以后的幾十年間,我國經濟不斷的創造發展奇跡,經濟增長速度長期保持在較高水平,這使得我國財富總量不斷累積,能夠利用的資源也迅速上升,然而由于子分配上存在的許多問題,現今我國資源仍舊難以有效的分配下去,這也是農村難以便利取得資源的重要原因,農村信用社作為專門為農村發展謀利的機構,對于農村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以及支持,首先便是在資金上的支持,農村信用社為農村發展提供貸款,農村項目的發展可以通過農村信用社取得一定的資金,著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農村發展資金不足的窘境,為農村的開發建設鋪平了道路,其次,推動農村資金的整合利用,充分利用每一份資源來發展農村經濟,對農村經濟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2.推動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農民在得到資金后,改善了農村的生活環境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民在資金的支持下,謀求更多的經濟利益,從而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例如,農村交通的建設、水利設施等,大量資金的注入后,這些設施得到了更好的完善,水利設施加快了農業的發展,此外,農民通過便利的交通同外界有了更多的聯系,農產品也就可以更快地銷售出去。這種模式是一種互利的發展模式,通過對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與加強,一方面減少了農民在在從事建設時的顧慮,同時也為他們的發展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途徑,這便使得更多有效便利的資源能夠整合起來,集中到農村的經濟發展之中去,最終促進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農村經濟發展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
3.農村信用社提升了農民擴大再生產以及自主創業的積極性。農村經濟要發展其所依靠的主體依舊是農民,只有農民不斷從事農村經濟建設,農村經濟才能有進一步的發展,而在此過程中農民積極性的有無或是高低又極大的影響著生產活動能否進行,在傳統農村發展中,農村發展不具備規模而且大部分仍是自己知足型,這便使得許多發展機會都被拋棄,而這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資金的缺乏,由于缺乏足夠的流動資金或是對不確定因素帶來的災害不具備承受力,導致許多農民仍舊選擇從事風險性與資金需求都較低的農業,而且由于資金限制農業規模也相當的小,這對于農村經濟來說是極為不利的,農村信用社向農村發展提供資金,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資金不足這一問題,這便使得有意從事農業建設的人有足夠的資金經濟農村的經濟發展,對于其擴大生產規模來以及促進自主創業都有很大的幫助,如此便有利于發揮農村各項有利因素來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結語
經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因素,經濟發展疲軟的國家會大大削弱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然而經濟的不平衡發展仍舊會對社會產生深刻的負面影響,這對于一個民族的長遠發展是有很大的弊端的,現今我國城鄉間還存在著相當的差距,要推動社會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就必須兼顧農村與城市的發展,推動城鄉經濟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付俊文. 完善欠發達地區支農再貸款政策的思考[J]. 區域金融研究. 2013(09):29-38.
[2] 任輝. 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 北方經濟. 2013(07):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