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活動,反映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高等職業教育特點,學生實習期間存在安全風險,依靠法律相關的措施保護學生實習期間的安全,保障大學生的權益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頂崗買習;就業協議;自我保護
根據教育部門需求,高職院校學生教育需要實習活動至少6個月以上。通過實習活動可以讓學生充分熟悉未來的工作環境和工作,而且學生熟練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盡快養成良好的職業素質。大學生實習承擔著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實踐密切銜接的重要職能,但近年來,大學生實習期間人身傷害事故不斷增多,成為困擾高校、實習單位與學生并嚴重影響實習制度積極作用的癥結之一。應當將實習事故納入“工傷”保險范疇或者建立專門針對大學生實習的強制社會保險,校企雙方簽訂實習協議,依法強化各方管理措施,注重構建大學生實習期間人身傷害事故處理的實效與長效機制。
一、大學生頂崗實習安全與法律保護的原因
最近幾年,大學規模的擴張,學生實踐變化和實踐形式的多樣化,大學生實習期間的人身傷害增加,學校和實習成本的風險也大大提高。實踐期間學生遭受人身傷害事故情況下繼續出現,逐漸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在這些情況下,受害者是大學生,沒有例外,需要求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或在他們的學校、實習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侵權,或適用于美國勞工部相關受傷工人維護自己的身份是正確的。作為學生實踐期間的傷害事故繼續發生,學生實習系統面臨著重大挑戰,實習成為允許大學、用人單位和大學生感覺頭痛的事情。一方面,實習贏得三個積極的影響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大學生一旦出現在實習期間人身傷害事故,使三方陷入困境的人們很棘手——個人大學生實習期間發生的傷害,不僅受傷的學生,涉及學校,但也提供實習企業和單位的地方,如果處理得當,不僅是學生,不是學校的合法權益的維護,而且還影響學校和實習生之間的長期合作,影響整個系統的成功實現的實習就業機會。
1. 學生實習安全主觀因素的影響
主觀因素包括防止自身風險,學生實踐組織和管理學生的能力以及風險管理學院意識。學生的性格差異和壞習慣可能導致一些人身傷害事故;和缺乏機構、安全培訓實習對于學生,會使學生缺乏安全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的實習環境,和制度實踐網站管理者的研究和足夠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實踐和組織,監視和寬松的管理等。這些都是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2 .學生實習安全客觀因素的影響
主要來自客觀因素的客觀存在和各種災害的固有風險的生產環.境。實習過程中,固有風險實踐環境是主要目標的風險因素。全職員工,長期的訓練使他們形成一個熟練和規范操作,他們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以避免事故的發生。但缺乏系統的培訓和操作經驗的實習生,危險因素存在的客觀環境,尤其是實踐安全管理缺陷在生產工作和環境,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如某校一學生出租房由于煤氣使用不當中毒身亡,操作機械時不失誤而傷亡的事情時有發生。
3.其他因素的影響,學生實踐安全
學生實習過程中飲食、交通、住宿、周圍社會環境因素也導致了受傷的風險。如:在路邊攤吃飯引起的食物中毒或朋友酗酒過度飲酒引起的,過馬路和汽車交通事故引起的摩托車,觸電和天然氣中毒,上鋪和發生斗毆,盜竊和其他社會不良環境因素也容易引起事故的風險。此外,當學生由于自己的原因,突如其來的疾病,不及時治療,很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在學生實習期間人身傷害事故逐漸增加,但這類事件涉及的法律關系和模糊,認識,識別有必要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明智的做法建立一個合理的法律維權機制來妥善處理此類案件提供理論支持,建設的現實,高效、合理的機制來處理大學生的人身傷害事故。
二、大學生實習期間人身傷害事故處理機制
1.在學生實踐個人損傷機制
目前,在我們目前的法律法規對學生實踐人身傷害事故不是很明確的問題。很長一段時間,由于缺乏具體的規定和實踐學生傷害預防處理程序,處理此類事件的難度。是否學生、高校和實習作為一個當事人之間的糾紛,或探索理論家應對,或者是特定的考慮在適用法律的司法實踐,存在巨大的差異或混亂。總結理論結果和這兩種情況下的綜合分析發現在實習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在目前缺乏一個清晰的、具體的法律、法規,關注的要點:
(1)勞動關系說負面的。觀點:學生還在學校,而不是工人的身份,實習期間的人身傷害事故不屬于損傷,應根據民事法律和原則。學生實習的學生仍然沒有建立勞動關系,也不是這一事實勞動關系的員工參與勞工法是指按照勞動法和就業(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從事身體或精神,并得到報酬的自然人。在中國,根據《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當工人們首先需要滿足法律的時代條件下,16歲以上,其次需要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以成為中國“勞動合同法”受到保護工人,也需要雙方需要簽訂就業合同(勞動),而學生學習在實習的雇主,當事人通常不能進入勞動(勞務)合同。同時,實踐和基于實踐法律關系之間形成學生和實習,也不屬于勞動關系的事實。所謂的事實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實際執行的權利和義務勞動關系法律,但雙方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勞務)合同,等勞動力缺乏不會影響兩國關系。是否建立書面合同或勞動關系通過事實勞動關系,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征,勞動工人和雇主的關系,在實際行使勞動,勞動權利的工人兩個特定的性能,而且工人和保證他們的家庭依賴的生存。學生參與實習獲得實踐經驗,在實踐工作謀生的基本手段。對雇主來說,它只提供了一個機會為大學生參與實踐,沒有支付實習生勞動報酬支付手段。在學校實習期間實習雖然服從實踐管理實習,但是實習沒有依賴,實際上仍然依賴家里為他們學校的身份來完成他們的教育。因此,實習期間,學生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并不是不能確定為工人身份
(2)由于缺乏勞動關系的情況下,學生實踐人身傷害事故不屬于“受傷”。任何勞動都伴隨著勞動風險。學生實習的雇主,實際參與勞動和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人身傷害。因為學生在學校實習過程中受傷,他們的身份是一個學生,沒有勞動關系和實習,和另一方面,實習生和傷害發生在實習的過程中。但因為實踐是教學,而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工作,它并不存在實習生和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實習生不是保護工人,《勞動法》,所以工作一直傷害,很難按照“勞動法”或“工傷保險條例”進行相關的傷害。在這個問題上,“企業工人傷害保險試點計劃,”8月12日,勞動部頒發的1996年第61條規定:“參加工傷保險業務實習學院,技術學校、職業高中學生傷亡發生,它可以引用相關標準的治療方法,出具當地工傷保險經辦機構一次性治療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免費學校和保險公司。”這一規定學生在練習中受傷的明確規定,但國務院4月27日,2003年頒布的“工傷保險條例”將徹底刪除這一條款和附加條款。
2.在處理個人傷害學生的實踐范圍內的民事法律
雖然不是受傷學生實習就業情況下,但這并不意味著實習生勞動應該自己負責的損害。在這種法律關系,實習生和學校和用人單位三方法律關系同時發生:學校作為學生教練命令安排監護人應該預見到實習生和實習勞動必須存在和可能出現的風險,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雇主作為實習生工作條件的勞動提供者,安排并在某種程度上的果實勞動的勞動工作,工作條件應提供符合國家健康和安全規定實習生,實習生勞動傷害時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當前形勢下沒有明確的法律,學校和雇主應該為實習生承擔連帶責任。
3.確認勞動關系
觀點:實習學生和實習勞動關系、人身傷害事故在研究應該“受傷”的過程。實習生法律“勞動”的主題,“主合同”或“工傷”,在實踐中勞工與雇主的關系,勞動法應當服從調整。的主要原因是:在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觀點在這個問題上,“《勞動法》的規定明確的規范內什么樣的人不是在勞動法,共有五人,實習生不包括在學校學習。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審判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三款,是《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受傷,應該是“傷害保險條例”規定,“傷害保險條例”雖然沒有明示規定實習生為“工人的補償身體”,但解釋規定的條例這樣的身體一直在容忍,第61條條例》規定:“這個員工規章制度,這一術語指的是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各種就業形式,各種就業的工人。”這里指雇員或各種就業形式,各種就業時期工人說的是提供“工傷保險條例“的主題,實習生自然包括在其中,如果他們在工作中受了傷,它可以合法被稱為“工傷的身體。“現有法律、法規沒有指定實習生不屬于工人的類別,從憲法和法律的精神理解勞動法,結合現行法律的規定,可以總結在實習期間實習生與用人單位勞動關系,應由勞動法調整
三、大學生實習期間人身傷害事故處理機制的建議
實習期間的人身傷害事故處理機制的差異,原因是由于現行法律還不清楚原因,因為“傷害保險條例”的學生是包含在其范圍如果沒有明確,不消極,也不積極,導致理解的差異;同時,勞動部發布了“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觀點在這個問題上,“第十二條的規定也對這種觀點的建立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差異現有的處理機制,但也保護權益受到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造成一些困難。
1.學生實踐期間人身傷害事故重建處理機制,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實踐密切聯系和社會生產目標的角色實踐,既保護大學生弱勢群體的利益,而且還分散風險的責任,以確保實踐的有效性,強調利益相關者的平衡,協調和協調的目標體系建設;建立合理的分散機制實踐的風險事故,避免不當歸因沒有勇氣去冒險練習,主要政黨包括雇主,包括逃避實習負面結果,側重于建立在學生人身傷害事故處理機制和長期的實踐效果。
2.重建大學生實習期間處理機制的傷害事故,應采取適當措施實踐人身傷害事故根據實踐不同的形式:個人傷害的主要實踐,它應該被包括在“受傷”保險類別,或通過強制性社會保險分散風險;與生命出現的新形式的社會發展,很難實踐社會保障的方式滿足的方式保護和充分利用民法保護互補的方法來實現。具體來說,我們提出以下措施:
3.完善立法,在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實踐“受傷”范圍,由各方傷害保險的風險,保證學生學生的權利實踐這里提到的個人傷害機制在實踐問題,《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其他有關國家勞動法不明確,導致在所有部門的不同理解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規定,權利不能如此。迫切需要的勞動立法方面做出具體、明確的規定等問題。現在完成這項立法的最佳方法是盡快解決這個問題。我建議,在“工傷保險條例”規定,或解釋的增加,一個明確的“學生在實習期間意外傷害或職業病,根據本條例的規定應當參考服務工人”,從而有效保護合法權益的多數大學生實習。
4.建立專門的實習大學生義務社會保障保險和商業保險補充保險制度。雖然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有參與學生意外保險,但這種保險范圍的商業保險不是強制性的,和補償限制通常是極其有限,不能滿足大學生的主要傷亡補償的目的。同時,公布在上面,工傷保險并不能解決所有實習(如國家機關、機構、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事故預防實踐中,保障大學生的利益實踐問題。因此,擬議中的立法機構,有關部門專門制定法律法規,建立大學生實習的強制性社會保險沒有涵蓋范圍內的工傷保險。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大學和學生支付保險費。通過建立強制性社會保險、更全面的風險覆蓋學生參與實踐范圍,分散實習運行相關學科,提高實習計劃,為了更好地實現適當的實習的目標。
5.簽署實習協議,專門在工傷和強制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不到實踐中民事法律手段保護學生的權利提高立法通過的立法過程中,必須有一個過程,而不是立即解決存在的問題,可以直接和簽署實習協議。特別是,中國是一個法定的國家,法定固有的滯后,未分配和其他缺陷,和學生實踐和不斷變化的具體情況,不斷變化,很難完美的立法通過的規則和系統,無縫的解決方案對所有實習分散風險和保證的權利。通過進入實習協議,實習大學生和企業,學校簽合同當事人自愿協商的方法標準化實踐行為,特別是負責學生的實踐期間人身傷害事故實踐問題明確同意,彌補立法不足,及時有效的救濟手段。政府應該加強監督,如果有必要,簽訂保障協議包括實習的實習生進入市場實踐規則,這可能會使實踐逐步制度化、規范化。作為大學生在實習弱勢學生的身份,從有效地保障學生的利益自己實習開始意識,大學生應該在實習之前主動要求簽署實習協議和實習。
總之,大學生實習提高他們適應工作的能力,熟悉重要的社會過程。在大學生之間的關系的法律實踐和實習沒有明確的情況下,作為實習生弱勢群體的權益將不會有效保護。完善我國勞工權益保護立法不僅包括實習學生團體,包括大多數保護勞動的實際需要的利益集團,現代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還關系到學生所在家庭乃至社會的和諧穩定,國家應抓緊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構建政府、學校、實習單位三方聯動的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勞動風險防范機制。
參考文獻:
[1]劉文勝、徐茂林.頂崗實習安全風險防范和權益保護的政府保障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年第14期.194-195.
[2]宋潔.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的法律關系與風險防范探析[J].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3):52-54.
[3]丘麗丹. 論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權益的維護[J]. 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34-36.
[4]蘇運來. 頂崗實習學生的合法權益保護問題初探[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6):12-13.
[5]徐芳寧.淺析頂崗實習學生勞動權益的法律保護[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5-6.
[6]宋潔.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的法律關系與風險防范探析[J].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3):52-54.
作者簡介:李嵐(1963-),遼寧鳳城人,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