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都市居民社會生活壓力增大,想要體驗自然、放松身心的趨勢漸漲,這便促使了旅游休閑日漸成為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支脈。成都平原物產豐富,優越自然條件和多年的文化積淀為成都打上了休閑之都的“烙印”,同時為成都休閑旅游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休閑旅游已成為當今大眾普遍的出行方式,它是增加旅游業收入和旅游業可持續快速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傳統觀光旅游轉型的必然選擇。成都市區及周邊休閑旅游資源豐富,市場前景廣闊,交通便利,這對成都休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發展的契機。
關鍵詞:成都;休閑旅游;對策
一、休閑旅游及其相關概念
休閑、旅游與休閑旅游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旅游是人們暫時離開常住地的娛樂活動,而休閑不一定要離開原有的生活空間,可以以旅游的形式進行,也可以在家中完成。休閑行為不一定屬于經濟行為,但我國旅游業屬于經濟類行業,這一矛盾面要求將休閑與旅游完美結合,從而衍生出新型旅游方式——休閑旅游。其產生的根源是人們對休閑需求的滿足,并使之成為了當今旅游業的熱門。
我國學者對體閑的研究認為,休閑以縮短勞動工時為前提,從而使勞動條件更好,休閑活動更豐富,對勞動產牛更有益的影響;或強調休閑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這種強調突出了個體身心和諧。休閑旅游則以旅游資源為依托,以休閑為目的,以旅游設施為條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觀和服務項目為內容,為離開定居地而到異地逗留一定時期的游覽、娛樂、觀光和休息。綜上可見,休閑旅游是人們離開常住地為尋求精神放松和心理需求的一種旅游活動形式。
二、成都休閑旅游資源
成都處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東臨龍泉山脈,西靠邛崍山,古代成為一道天然屏障,少戰爭,故其政治、經濟、文化得到了持續發展。成都境內除以平原為主外,還地形多樣,這便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山、水、氣象景觀,賦予了成都獨特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風光絢麗自然資源,加之重要的交通位置,是使成都休閑旅游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成都人熱愛生活、悠然閑適的生活方式同時也賦予了成都獨特的魅力,被譽為“休閑之都,魅力之城”。
成都市區的旅游資源獨特。由南至北,南有紀念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武侯祠,紅墻環繞,古柏蒼翠,有著極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其旁的錦里古街以川西特有建筑風格為依托而建的文化街區。北有文殊院、昭覺寺、熊貓基地等。由東至西,有塔子山公園、杜甫草堂、天府廣場、青羊宮、人民公園,以及最能體現成都市井文化的寬窄巷子。最西有全國重點文物博物館金沙遺址。
成都近郊的農家樂文化更是聞名全國。比較典型農家樂的有三圣鄉、龍泉桃花溝等,其最大的吸引力是經濟實惠,為游客提供特色菜肴和鄉村生活體驗,是游客最愜意的休閑方式之一。同時古鎮林立,如洛帶、黃龍溪等。
成都遠郊休閑旅游名勝眾多。 李冰父子督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代水利建設的典型代表。不失為一處理想的游覽勝地。且這項工程直到今天還在起作用,令人驚嘆不止。都江堰市青城山山峰狀如城郭林木青翠,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其“三大自然奇觀”和“四絕”景觀令人興奮與陶醉。
三、成都的休閑旅游發展優勢及存在的問題
成都的物質文化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成都經濟基礎良好,綜合實力較強。對外交通條件很好,加之數十上百個被外界所認可的品牌,知名度較高。且旅游資源別具一格,有自己的特點。很快成為最典型、最中國、最休閑的生活方式的體現之都。但在旅游發展中也存在相應問題。
首先,節假日客流與供給關系緊張。旅游接待設施、交通運輸能力還是旅游景區的容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短期內不可能大幅度擴張容量,這就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如:旅游資源環境及景區設施的破壞等。
其次,休閑旅游開發水平亟待提高。有些休閑型旅游目的地盲目開發,規劃性弱,資源浪費嚴重,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這一點在成都農家樂休閑型旅游表現地比較突出。因為農家樂市場進入門檻較低,經營收入可觀,吸引了大批投資者進入該行業,造成盲目開發現象。
再次,品牌觀念淡薄,宣傳促銷不明。有些休閑型旅游資源開發不到位,知名度低。旅游經營戶在經營管理上缺乏營銷意識和品牌觀念,導致旅游產品質量低下,缺乏全局規劃意識,最終導致產品檔次低下、形式單一,旅游亂象四起。此外,休閑旅游經營者在宣傳上沒能強調各自的個性和主題,導致游客質量低下和數量銳減,甚至威脅到經營者自身的經營和生存。
最后,成都的休閑旅游品牌支撐薄弱。比起南京、上海等沿海發展城市,本土品牌觀念較為滯后。此外,成都宣傳片的主題不夠明顯,折射出的城市的功能定位還不太明確。成為阻礙休閑產業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四、成都休閑旅游發展對策
成都的休閑旅游資源極其豐富,市場廣闊,文化獨特,但還需進一步的挖掘新的旅游點,對開發不完善的景點也應該讓其價值最大化。總的來說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突出休閑旅游產品的特色進行開發。充分了解城市及周邊民眾的休閑需求的同時,針對性地開發相應的旅游設施,明確經營方向,以期滿足旅客需求的同時,提高休閑旅游的文化檔次,將擴大休閑娛樂環境和娛樂范圍與提高文化層次相結合。這能緩解對一般生態資源的依賴,安置勞動力。其次,打造品牌優勢,提高產品美譽度。相鄰景點邊片經營,筑成一條堅固的休閑旅游帶,使游客短時間內領略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觀,既節約了時間,又提高了旅游的質量。最后,當地政府應做好引導工作。在我國目前旅游法制法規不健全、規劃無序、投資不足等問題較為突出,政府應履行立法、協調、投資與規劃等職能。政府應在休閑旅游業發展中起主導作用,要加強與休閑相關的各種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期在挖掘其廣度和深度,制定相關質量評定標準,推動和引導旅游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在質量和數量上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邦凡.論作為學科的休閑學[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校學報,2004,(6);19-23.
[2]胡偉希.論中國休閑哲學的當代價值及其未來發展[J].學習論壇,2004,(9):37-40.
[3]郭劍英.四川休閑旅游資源及開發評價[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12):92-94.
[4]劉德謙.成都旅游的發展定位與形象定位[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1,(1):46-49.
[5]程遂營.我國居民的休閑時間、旅游休閑與休閑旅游[J].旅游學刊,2006,(12):9-10.
[6]楊方琳.面對小長假成都周邊休閑旅游產品何去何從[J].商場現代化,2008,(30):219-221.
[7]王興斌.中國旅游客源國地區概況[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1-150.
[8]李如嘉.四川旅游文化[M].四川:四川科技出版社,2006:5-98.
[9]商務部駐成都特派員辦事處.農家樂帶動休閑旅游產業鏈——四川成都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的調研與思考[J].今日中國論壇,2006,(1):88-91.
[10]陳倩.再論成都城市休閑潛質及其開發對策[D].四川:四川大學,2005:1-51.
作者簡介:余昌鳳,女,四川達州,四川省南充市西華師范大學國土資源學院碩士研究生。
許武成,男,四川廣安,四川省南充市西華師范大學國土資源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