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繪畫作為美術活動的一部分,是一種視覺藝術,是手、眼、腦共同參與的活動。傳統教學是幼兒認為:只有教師灌輸的東西才是正確的,一旦離開這些東西,他們就無能為力,更談不上自由創作。幼兒的學習被控制在“你聽我說,你示范,我模仿”的過程中,本篇主要從實際出發,談如何在繪畫活動中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繪畫;創造性;想象力
繪畫作為美術活動的一部分,是一種視覺藝術,是手、眼、腦共同參與的活動。傳統的藝術教育一灌輸為主,以臨摹和寫生為主,往往會使幼兒認為:只有教師灌輸的東西才是正確的,一旦離開了這些東西,他們就無能為力,更談不上自由創作,反而捆綁了自己,幼兒的學習被控制在“你說我聽,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動接受過程中,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被冷落。那么如何在繪畫中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幼兒的創造思維呢?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發揮幼兒在認識活動中的主體性呢?
一、創設寬松的環境,激發幼兒自主地思維
情境教學能把概念具體化、傳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兒的認識與情感相結合,使思維與形象統一,變灌輸為感悟,變說教為體驗,使幼兒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多方創造條件,為幼兒主動學習提供時間機會,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在幼兒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表象,掌握了簡單的繪畫技巧基礎上以趣激學,引導幼兒主動積極地學習,自主探索獲得知識。
1.直觀演示,創設形象情境
幼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具體動作思維、直觀形象思維處于優勢地位。利用直觀演示法可以寓教于樂。在教學中,我運用電教設備再現教學內容情境或收集與其內容相關的實物、圖片創設情境等,讓幼兒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熱情,在作畫中,非常自如,積極主動,想象力也非常豐富。
2.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激發幼兒創造
因為幼兒對美的感受,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往往非常直接的視覺現象。于是,我在教室中的各個區域、角落留出空間,讓幼兒把園內外、節假日游戲玩時的所見所聞充分展示,注意讓幼兒多看、多聽、多練,盡可能讓幼兒去接觸五彩繽紛的世界,多感受周圍的一切,并指導他們用筆畫下來,加深印象。不僅可以增長幼兒知識,還促進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力發展,激起了思維主動性。
二、利用故事啟迪,創設想象情境
幼兒愛聽故事,老師可以借助故事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感悟道理。幼兒從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認,為幼兒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如:在畫《可愛的手》活動中,我運用這個故事:“一天,有個小姑娘做了個夢,夢見自己的手忽然變成了許多小動物,有大白鵝呀,蝴蝶呀,還有小飛鳥呀,好多好多的動物,他們在由手變成的山呀,樹林里呀……”。通過故事啟迪,創設想象情境,及時地、進一步地打開孩子們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啟發和引導孩子們的創造思維。幼兒表現的欲望非常強。小朋友們個個畫出了他們心中的美好世界,有的幼兒畫出一座“手”大樹,有的幼兒畫出了“手”手套,有的畫出“手”花花瓶……
幼兒模仿性較強,通過表演、模仿,還可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幼兒在表演情境時,就異常興奮,會產生強烈的欲望,融入角色學習的情境中。這樣就可在玩中學,學中玩,使教育內容具體化,使幼兒從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領悟道理,學習知識,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三、運用豐富聯想,活躍幼兒的思維
一次在畫《圖形變變變》時,有個幼兒把它變成許多個圓圈,但畫得較多。于是我說:“你怎么變這么多圓圈啊?”他馬上說:“這是我吹的泡泡”我接著問:“那它們都是什么顏色的?”他馬上意識到利用色彩豐富畫面的單一,涂上五顏六色的圓圈。有的孩子則把小圓圈變成小蝌蚪、小雞,并給小蝌蚪添上了漂亮的顏色,隨即添上背景,畫的內容豐富、生動了許多。于是,簡單的小圓形變成了各種內容不同的作品,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的聯想,啟發幼兒創造性思維,這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和才能的重要途徑。在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教師有信心,都可以成為聯想的產物,培養幼兒聯想的興趣和習慣,以提高想象力和創造思維力。
四、利用文學作品,觸發幼兒的想象力
為了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潛能,教師還可選擇一些文學作品讓幼兒欣賞,并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大膽創作,促進創造性思維發展。如:童話是具有幻想性質的故事,可首選幼兒聽童話故事,然后讓幼兒發揮想象,利用繪畫形式反映故事情節。還可每組討論情節,根據情節設定畫面。這樣,活動豐富后,根據每組不同的畫面內容,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加以整理排序,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本連環畫冊。一合訂,就變成了幼兒自己設計制作的內容連貫的故事創作畫。這樣的活動,是幼兒獨立創造形象的過程。幼兒在翻閱自己設計的“書”時,都津津樂道,樂此不彼。不僅促進了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同時還增強了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幼兒的想象范疇更寬廣,能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排序、整理,既豐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增加了一定的詞匯量。這種活動不受限制,面向全體,有利于讓缺乏自信心的幼兒有一個能說、想說、敢說、愛說的空間。在這個活動中,相互交流,不斷學習,積累語言,使幼兒獲得更大的成功感。
五、正確引導,并滲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綱要》指出,幼兒美術活動應該以幼兒為本,注重活動前的體驗,讓幼兒在實地、實物、實景實情中情感體驗,發現環境、生活和藝術的美,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幼兒的感受力。這就需要教師各方創造條件與機會,為幼兒學習提供環境。在《水果》、《蔬菜》活動中,我就先帶幼兒去菜地觀察,然后讓幼兒參與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蔬菜與水果,布置“水果世界”,把它們擬人化,畫上眼睛、嘴、鼻子等,并用語言引導幼兒探索,“黃瓜上面有刺、青椒長的像燈籠、蘋果紅紅的、香蕉彎彎像月牙……幼兒通過自身的積極探索,獲得相關知識,為美術創作積累經驗。
兒童的世界是自己去探索發現的,他們自己發現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愛好,更多地給以幼兒空間,讓他們有機會與條件進行探索、實踐。愛因斯坦也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所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還應將美術活動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在綜合教育活動中,讓孩子展開想像的翅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飛翔。
總之,通過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繪畫活動,打開了幼兒的思維想象之門,促進了創造思維的發展。在今后的教育中,讓我給予每個幼兒充分表現的機會和權力,讓他們在繪畫這塊空地上,盡情地展開想象,愿美術活動成為每個幼兒開啟智慧的鑰匙!
參考文獻:
[1] 原靜.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作業習慣[J]. 中國農村教育 2011(04).
[2] 胡汾萍,李西建.淺析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J]. 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