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學前階段,手工制作》是幼兒園課堂教學最常用的、深受約幼兒喜愛的課程之一,幼兒通過手工制作可以有效促進多重感官的直接參與,有很多的實踐可證明,手工制作可使幼兒的智慧與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所以,手工制作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對幼兒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手工制作;設計思維;動手能力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兒童的才智與能力反映在他們的手指上。”學前教育專業的手工制作課程有它獨特的魅力,實用性與藝術性很強。
一、幼兒手工制作對孩子的影響
“手工制作”是一門實踐性、藝術性、創新性很強的綜合性課程。通過手工制作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促進智力開發,培養創新能力并具備手工教學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還促進學生學習方法、自學習慣、自我發展能力的養成。
1.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協調能力
著名的學前教育家張家麟先生曾說:“要教養一個孩子會動手做事。”就是指要從小培養孩子們動手做事的能力”。幼兒期是軀體動作和雙手動作發展的最佳階段,手工制作是需要幼兒自己動手手來完成,在手工制作幼兒手腕配合一致,使各種動作協調。對于幼兒來說,這是培養其獨立動手完成一件事物最好的方式,對于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協調能力是良好的培養。
2.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手工活動之所以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是因為在其動手制作的過程中,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借助輔助工具,利用手工材料,發揮一定的想象與創造能力,動手完成一件真實作品完成后個個都有成就感。
幼兒在進行手工制作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堅持完成作品,一種毅力的表現,而當幼兒的手工制作完成后,老師給予表揚和肯定,會讓孩子建立自信心。
3.有助于培養幼兒觀察力,培養注意力
幼兒注意力集中培養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手工制作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幼兒在制作手工時,通常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經常接觸或看到過的一些簡單事物。這就要看幼兒平日對于事物的觀察力。如果幼兒觀察仔細,那么在進行手工制作時注重細節上的變化,做的的作品也會惟妙惟肖。根據心理學的“遷移理論”,幼兒在以后生活中對周圍的事物就會注意觀察,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和做事中注意力肯定會大大提高。
4.有助于豐富幼兒的想像力,培養創新意識
幼兒在進行手工制作時候,一個盒子、一片樹葉、一張紙都可以利用起來成為手工制作材料,一般老師先提供一些事物的圖片或者實物造型,通過講解引發幼兒的創作熱情,在手工制作過程可使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自己頭腦中的事物,手工制作蘊涵了從觀察到思維,從認識到操作,從想象到創造的一系列的過程,這些對引導孩子積極思維,大膽創造,工制作課程能促進形象思維發展,促進左右腦的均衡發展,對培養創造力和想象力有很大作用。
5.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更加熱愛生活
在一些手工制作中,可以利用廢舊物品為制作材料進行,就是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制作出有創新有趣的手工作品。比如可以引導幼兒用蛋殼做了不倒翁,用飲料瓶做了花盆,用各色的舊塑料袋制作了服裝等等。原本要被扔掉的廢舊物品經過幼兒的手工制作被賦予了新的生命,這會讓幼兒感覺神奇,手指的活動激起孩子與世界相連的感覺,感受到生活的美是可以創造的,是無處不在的,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而且通過自己的制作將生活中的垃圾“變廢為寶”,培養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對手工制作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6.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孩子的孝心
對于幼兒來說是件不易的事情,幼兒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具有很強探索欲望的解決能力。上手工課時會學到許多東西。首先,孩子會學實用技巧,如何使用工具,愛護和保管工具及使用的材料,工制作中讓孩子動手做自己喜歡和欣賞的作品,可以讓他們從思想到行為上真正地實現獨立性和自主性。
在幼兒制作中有意識的引導幼兒為長輩,比如在父母的生日,老師的節日動手制作卡片,有研究表明:“培養孩子孝心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一種潛移默化培的行為來引導他對父母和親人的關注”,讓他們意識到父母和親人的生日等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通過一件手工禮物的方式來增加他們對親人的關注,養成習慣,孝心和愛心在潛移默化中就培養了。
二、學前教育專業制作教學策略
1.課前準備充分,內容設計趣味性和創新性結合
幼兒手工制目的是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智力開發,培養創新能力并具備手工教學的實際操作能力。選擇教學內容要從趣味性強、兒童感知熟悉的、簡明又易于制作的題材入手,并考慮造型手段和表現形式,符合兒童的制作能力和條件。如紙工、泥工、剪貼、廢棄物制作等。有助于促進幼兒學習方法、自學習慣、自我發展能力的養成。有手工制作內容一定要與幼兒園年齡特征特點、心理特征和知識水平,結合幼兒特點,利于幼兒接受、理解、并樂于參予,寓教學于娛樂之中,活動效果明顯,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2.課中教學注重啟發教學,以幼兒動手為主
(1)重啟發教學,有意識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才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挖掘潛在的創造力。讓每名幼兒成為課堂上的主人,重視孩子的創作潛能,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在幼兒動手創作的過程中給予他們細心的指導。不要用教師的思路太多的干預,培養了學生勤于動手、敢于創造的精神。
(2)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可以得到認可。孩子在手工制作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能激發他們信心的小細節進行表揚,遇到困難要耐心鼓勵他們,使他們自主創新。孩子的作品只要是有特點,新穎就應得到肯定和鼓勵,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3)鼓勵幼兒發現身邊的廢舊材料為手工制作課堂所用,在幼兒進行手工創作的過程中可以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活動,比如在進行樹葉貼畫手工制作課時,課前布置學生收集不同顏色和形狀的樹葉夾,學生在收集樹葉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學習。引導幼兒共同設計草圖,每組同學擁有樹葉的種類也會比單獨一名同學多擁有樹葉種類的多。這樣設計完成后的作品會更加漂亮,讓幼兒知道集體的智慧會創造奇跡,從而體會到團結力量。
(4)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經常舉辦手工制作作品展,讓手工制作成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展示在我的平臺。
三、結語
通過手工制作可以培養了幼兒各項能力的協調性以及綜合能力。讓幼兒在動手動腦的同時游戲,起到了真正的寓教于樂目的。讓幼兒在興趣中學習、鍛煉、培養良好的能力,對幼兒整體綜合能力水平的提高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在手工創作中樂學,愛學,會學。
參考文獻:
[1] 于開蓮.幼兒手工制作活動中的問題解決與教師指導[J].學前教育研究.2008(02).
[1] 胡媛.如何通過手工制作培養幼兒的創造力[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03).
[3] 吳亦丹.幼兒大班手工制作教學策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