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期間不開工資,合法嗎?
案例: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張某所在的企業決定引進新技術提檔轉型,并對員工進行培訓,實現競爭上崗定崗定員。企業請來了國內外多名專家授課,因此花費不菲,為了減輕企業的負擔,企業決定,培訓期間不發工資,培訓費由職工和廠方各負擔一半。企業的決定一公布,員工炸了鍋,紛紛以罷工抗議。
說法:接受培訓是勞動者的權利,對員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是用人單位的義務。用人單位組織員工參加培訓,費用應由用人單位出。對此《勞動法》第三條、第六十八條規定:勞動者享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從事技術工種的勞動者,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勞動部、國家經貿委印發的《企業職工培訓規定》(1996年10月30日勞部發(1996)370號)第九條規定得更具體:企業應將職工培訓列入本單位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保證培訓經費和其他培訓條件。企業培訓員工讓員工分擔培訓費與法不通。《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勞動者參加培訓屬于上班,根據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二條規定,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在一定期限內也應給員工支付工資,停發參加培訓員工的工資更是與法相悖。
崗前培訓中受傷,應認定為工傷嗎?
案例:小張前不久被一家通訊公司錄用到手機店做銷售。上崗前公司組織她們參加為期半個月的職業道德業務培訓。因為公司不負責安排食宿,小張住在市里一個親戚家,以自行車為代步工具。培訓進行到第十天,小張趕往學習班途中被一輛摩托車撞傷,摩托車肇事后逃逸,小張被路人送進醫院。事后,小張要求認定工傷,享受工傷待遇。但通訊公司以還沒有與小張簽訂勞動合同為由,不同意給小張申報工傷,且不承擔小張的治療等住院費用。
說法:小張被錄用參加公司組織的培訓,接受公司的管理,雖然沒有參加銷售工作,但這是為公司的銷售工作做準備,與工作密不可分。沒簽書面勞動合同,沒有約定工資數額,也不應影響勞動關系的存在?!秳趧雍贤ā返谄邨l明確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通訊公司與小張的勞動關系從小張被錄用的時候就建立了。至于培訓結束考試合格,簽合同定工資,那是另外一碼事。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情形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對小張所受傷害應當認定為工傷。通訊公司沒有給小張上工傷保險,以《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二條,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因此,小張所受傷害的醫療等費用應由通訊公司負責。
培訓不及格,離崗無補償,合理嗎?
案例:劉某是某鋼鐵廠的老職工,最近,該廠上了一條廢物再生生產線。因為屬于新工藝,上馬前對員工集中進行了崗前培訓。廠方決定培訓后進行考試,考核合格者上崗,不合格者辭退,并規定因此被辭退沒有補償。這可苦了劉某等一些老工人,他們年齡大記性差,接受新技術慢,大部分在考核中沒有過關。廠方按規定要辭退他們,他們反映強烈。
說法:廠方督促員工盡快成才,適應新的生產工藝是可以理解的。但培訓不及格,必須離崗,離崗無補償的規定有些過激?!秳趧雍贤ā返谒氖畻l規定:有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情形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這里應當考慮重新給劉某等人安排別的工作崗位,實在沒有其他崗位可安排,或安排后仍不適應,可與劉某等人解除勞動合同。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規定: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情形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不調崗就辭退,辭退不給經濟補償是不合法的。
編輯 陳陟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