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2年成立的7家壽險公司中,盡管多數未實現盈利,但東吳人壽虧損額度排名第二,虧損增幅排名第一,在同年的小伙伴中表現得更弱小
368
2015-6-8
投資者報
《投資者報》記者 薛玉敏
在壽險整體向好之際,東吳人壽的凈利潤卻發生虧損,而且虧損還有加大的趨勢,其增幅排名倒數第二。
Wind數據顯示,2014年東吳人壽虧損2.2億元,2013年這一數字為-1.2億元,虧損加大了87%,虧損幅度僅此于業務停滯的中法人壽。
面對虧損加大的現狀,《投資者報》記者向東吳人壽發出采訪,但沒有想到的是公司的工作人員竟然直接表示:“我們不愿意和媒體溝通。”這樣一家巨虧且理直氣壯的公司,究竟是個什么樣子呢?
退保金和賠付支出直線上升
2012年6月11日,東吳人壽在蘇州揭牌,成為國內首家總部位于地級市的全國性壽險公司。這家由蘇州國發集團、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蘇州高新區經濟發展集團總公司以及江蘇沙鋼等21家單位共同發起設立的人壽保險公司,注冊資本金20億元,國有股份占比70%。
金融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尤其是保險業,由于風險以及監管要求,需要強大的資本后盾。保險業存有“六平七盈”甚至“七平八盈”的行業規律。目前東吳人壽成立時間為三年,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東吳人壽虧損也是在所難免。
2012年成立了9家保險公司,壽險公司分別為前海人壽、東吳人壽、弘康人壽、吉祥人壽、復星保德信人壽公司、珠江人壽以及中韓人壽。上述7家公司中,僅有前海人壽和弘康人壽實現了盈利,分別為0.08億元和1.33億元,其余5家公司均發生了虧損。只不過,東吳人壽在同年壽險公司中,利潤虧損2.23億元,排名第二,虧損增幅第一。
記者查看年報發現,成立三年來,公司的保費收入有所增長,但是基數仍然比較低。2014年年底保費收入為3.86億元,增長了33%。投資收益方面,去年為2.79億元,同比增長了1.54倍。但是記者也注意到,公司的營業支出大幅度增加。其中退保金去年為14億元,2013年僅有4.2億元。賠付支出去年為15億元,2013年為2.9億元。手續費以及傭金支出,去年為7367萬元,2013年僅為2268萬元。這些指標都迅猛增加。作為一家新興保險公司為何退保金和賠付支出都大幅度增加呢?2015年這些是否會有所緩解呢?記者無法從東吳人壽獲得官方答復。
互聯網戰略超車戰略受挫
東吳人壽曾一度因雄厚的資本實力和股東背景在創新方面走在了壽險行業的前頭。成立第一年,公司就推出了各種噱頭用以吸引市場的眼光。
2013年的光棍節,東吳人壽推出了一款“愛情保險”,在淘寶保險上開售,為國內首款既能提供收益,又兼具網絡紅娘服務的萬能險產品。這樣的產品雖然不能帶來多大的規模,但勝在利用互聯網渠道,成為走向互聯網保險的第一步。
目前,東吳人壽通過淘寶網等網銷產品規模已經占據公司總保費規模的10%。東吳人壽總裁徐建平當時稱,要退出電銷渠道,全力打造網銷系統。
但遺憾的是,一年過去,東吳人壽的互聯網戰略并非那么成功。在其他壽險公司紛紛創新推出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時,曾經的創新者東吳人壽落了后,沒有跟上時代的潮流,沒有推出令市場驚艷的產品。
保監會數據顯示,2013年,東吳人壽的原保費收入為2.9億元,萬能險為7.7億元;2014年原保費收入上升至3.85億元,萬能險升至33億元。雖然東吳人壽保費收入有所增長,但是這個幅度僅排名中等。
目前,記者了解的是,公司轉向銀保渠道,希望能形成以國有銀行為主力的渠道合作網絡,盡快形成規模,占領市場,擴大品牌影響力。
力圖差異化特色發展
進入東吳人壽官方網站,彈出的一個消息即東吳人壽為社會保障服務商和資產管理服務供應商,這和多數壽險公司定位不同。
怎么理解社會保障服務商?這個角色定位主要是基于公司的地方國資背景。比如與蘇州社保局聯合推出的“醫保康”項目,定位于大額醫療費用補償,東吳人壽不僅全程參與了前期的調研和設計,沒有經過投標等就獲得該項目。目前東吳人壽銷售規模最高的產品——東吳醫保康團體醫療保險即上述項目的體現。年報數據顯示,去年該產品的保費收入為16億元,為東吳人壽銷售最高的產品,這在東吳人壽總規模中站了近10%。徐建平曾表示,“醫保康”在保障水平上憂于“太倉模式”。
東吳人壽在慶祝召開河南分公司的會議上就提出,今后東吳人壽個險橫向縱深發展,做好各級機構的基礎建設工作,以快速高效體現公司內涵價值;團險積極借鑒蘇州分公司與蘇州市政府聯合運作的“醫保康”、“企業年金”等項目經驗,充分展現公司“社會保障服務提供商”的戰略定位。
東吳人壽在資產管理方面的投資能力如何?目前看來,從東吳基金調任東吳人壽任職總裁徐建平在投資能力表現不錯。去年,東吳人壽投資收益2.8億元,同比增長了150%。
2013年 ,東吳人壽總裁徐建平稱,資產管理公司將落戶上海,資產管理公司成為東吳人壽開展財富管理提供支撐,但目前為止,該計劃還未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