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首例MERS病例的確診成為醫藥股上漲的導火索。機構認為,受益于疫情刺激及政策紅利,在近期大盤震蕩行情中,醫藥板塊仍具估值優勢,華仁藥業甚至被認為具備翻倍潛力
投資者報
每當一波疫情突發,A股市場上的醫藥股便聞風而動。
受中東呼吸綜合征(以下簡稱“MERS”)蔓延刺激,A股市場上的醫藥股成為近期市場熱點。尤其在6月1日,醫藥板塊表現強勢,行業漲幅位居前列。與此同時,與疫情相關的概念股紛紛大漲,如魯抗醫藥、達安基因、香雪制藥、太龍藥業、天壇生物等均強勢漲停。
“盡管(MERS)尚未引發大規模疫情,但我國境內首次出現該病例依然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關注。中東呼吸綜合征潛伏期為 2 ~14 天,在這段時期內,抗病毒類藥物、免疫增強類藥物將受到關注。”中銀國際分析師王軍在6月2日發布的研報中稱。
除了受到MERS疫情的刺激,醫藥板塊還迎來多個政策利好。盡管該板塊今年漲幅翻倍,且市盈率達到70多倍,但多家機構仍認為其具備估值優勢。 根據券商對醫藥類股票的估值,《投資者報》記者統計發現,仍有80只醫藥股具備上漲潛力,其中,15只股票的上漲潛力超過30%,華仁藥業、佛慈制藥、太極集團等的上漲空間更是在80%以上。
MERS疫情催熱醫藥板塊
5月29日,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廣東省衛計委對外發布通報稱,中國確診首例輸入性中東呼吸綜合征病例。該病例出現在廣州惠州,患者為一名韓國籍男子,正在當地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其在國內行程的密切接觸者已找到38人,暫未發現異常。
據央視新聞6月4日消息,上述韓國籍男子在我國的密切接觸者已全部找到,共78人,目前尚未發現異常。
據悉,中東呼吸綜合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嚴重呼吸道疾病。其潛伏期為2~14天,以急性呼吸道感染為主要表現。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該病引起的病死率達40%;目前尚無可用的疫苗和藥物治療方法。
與國內的有效控制不同,在韓國,MERS疫情則在迅速傳播。據韓國媒體報道,自5月20日韓國出現首例MERS患者以來,到6月4日,確診患者已經增至35例。此外,因疫情被隔離的人員快速增加,總數超過了1600人。而由于MERS疫情擴散,韓國已有近700所學校決定停課。
隨著事態發展趨于嚴重,A股市場上的醫藥板塊得到投資者的重點關注。與此同時,與疫情相關的概念股則一飛沖天。
《投資者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自5月29日國內通報首例MERS病例以來的5個交易日,醫藥生物板塊上漲9.48%,期間上證綜指上漲7%,整體板塊漲幅在申萬28個一級子行業中排名第9位。在醫藥生物的6個子板塊中,醫療服務板塊表現最為強勢,5個交易日內上漲近17%,中藥板塊居于第二,上漲10.4%;醫療器械和化學制藥兩大子板塊則并列居于第三位,均上漲9.5%;生物制品板塊上漲8.3%;醫藥商業板塊漲幅較弱,僅上漲3.3%。
個股方面,在兩市205只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概念股中,自5月29日國內通報確診病例以來,除山河藥輔、三鑫醫療、華通醫藥、潤達醫療等4只近期上市新股連續漲停外,近日復牌的九芝堂和精華制藥也接連漲停,5日累計漲幅均達到61%。此外,魯抗醫藥、嘉應制藥、片仔癀、華仁藥業、輔仁藥業等漲幅均超過30%。
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魯抗醫藥的主打產品為人、獸用抗生素類藥品,其產品能在抗病毒領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很有限。
此外,達安基因6月3日在全景網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已有“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科研檢測試劑。達安基因主要從事熒光PCR檢測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以及熒光PCR檢測試劑盒的生產和銷售。受該消息影響,達安基因當日強勢漲停。
中銀國際證券的分析師王軍認為,從事件因素看,對MERS 疫情的擔憂,可能進一步提升醫藥股行情的活躍度。他同時表示,相關疫情概念股可關注上海凱寶、白云山、香雪制藥、康緣藥業、以嶺藥業、紅日藥業、魯抗醫藥等。
受益政策紅利釋放
事實上,除了受到疫情傳播刺激,近期,醫藥板塊還迎來多重政策利好。
5月19日,備受矚目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正式對外公布,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產業被提升為“國家戰略”。
關于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中國制造2025》提出發展針對重大疾病的化學藥、中藥、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重點包括新機制和新靶點化學藥、抗體藥物、抗體偶聯藥物、全新結構蛋白及多肽藥物、新型疫苗、臨床優勢突出的創新中藥及個性化治療藥物;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實現生物3D打印、誘導多能干細胞等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
此外,國務院6月4日的會議部署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滿足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為此,要簡化醫療機構設立審批,將社會辦醫納入區域醫療資源規劃;支持通過股權、項目融資等籌集社會辦醫開辦費和發展資金等。
國泰君安認為,民營醫療將是未來3~5年持續性的主題,在大型醫療集團逐漸成形,中小醫院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具有資源優勢的公司將會成為最終勝出者。
而根據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王軍預計,下半年還會有行業政策出臺并形成利好。其預計政府下半年會重點圍繞三方面出臺相關文件,一是養老產業發展規劃;二是支持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的一系列具體措施;三是加快推廣分級診療制度。這些政策將對行業形成長期利好。
年內翻倍仍存估值優勢
受到短期疫情及政策紅利釋放推動,盡管今年醫藥板塊整體漲幅翻倍,但多家機構認為,該板塊估值仍處于較低水平。
機構對于醫藥板塊的看好,從其發布的看多研報中就可見一斑,根據巨靈數據顯示,5月以來多家主流券商發布近70份醫藥行業研報,九成以上給予“持有”、“增持”等評級。
《投資者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6月4日收盤,申萬醫藥生物行業板塊今年以來漲幅達到101%,在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位居第14位。與此同時,該板塊去年全年整體漲幅則僅有16.3%。若從去年年初至今計算,該板塊漲幅為132.9%,在申萬28個行業中位居倒數第5位,僅高于采掘、食品飲料、銀行和家用電器4個行業。可見,在本輪牛市中,醫藥生物板塊屬于相對滯漲板塊。
渤海證券分析師王雯6月3日發布研報認為,從估值角度來看,整體醫藥板塊估值為75倍,仍具備較好的相對估值優勢。
平安證券則從大盤當前走勢及基金持股狀況判斷,未來醫藥板塊仍具備投資機會。其在6月2日發布的研報中稱,在市場震蕩加劇的情況下,醫藥板塊攻守兼備的特點將進一步顯現。此外,根據基金披露持股情況,平安證券測算 2015 年一季度基金持有重倉股中醫藥股市值占比約 8.6%, 2014年基金持有的醫藥股市值占比約 9.27%,略低于歷史平均水平(2005~2014 年平均為 9.28%),市場進入震蕩期,醫藥股具備攻守兼備的特點,較低的倉位為基金增持醫藥股預留了較大空間。
機構稱15只股仍可漲三成
出于對行業前景看好,機構對于醫藥類個股的預期也較為樂觀。
根據Wind數據統計,在最近6個月內,機構對近130只醫藥股給出了目標價。與6月4日的收盤價相比,仍有近80只股票具備上漲空間,占比逾六成。
其中,按照機構預計,華仁藥業、佛慈制藥、太極集團等15只股票的上漲空間在30%以上。尤其是上述3只股票,機構最為看好,與預計目標價相比,這3只股票當前仍具備80%以上的上漲空間。
其中,中信建投的楊揚給予華仁藥業增持評級,其給出的6個月內目標價高達30元。而截至6月4日,該股股價為10.25元,市盈率(TTM)為162 倍,據此測算,其股價未來上漲空間接近200%。
楊揚在6月2日發布的研報中認為,華仁藥業是國內專業生產非PVC軟袋大輸液的領導者,是國內非PVC軟袋大輸液前三甲企業。公司大輸液產品代表了國內未來發展大趨勢,市場占有率增速明顯。與此同時,公司是國內第一個生產銷售非PVC軟袋腹膜透析液的企業。在國家大病醫保利好政策幫助下,國內腹膜透析市場有望迅速擴容。
除此之外,該公司擬收購紅塔創新100%股權。楊揚認為,這將促進上市公司外延并購擴張和業務轉型升級。
此外,西南證券的朱國廣則分別給予佛慈制藥和太極集團100元和70元的目標價,與當前股價相比,分別具備89%和83%的上漲空間。
其中,佛慈制藥6月4日的收盤價為52.8元,市盈率為304倍,2014年每股收益為0.2元。與前述目標價相比,其股價仍存89%的上漲空間。朱國廣認為,該公司將享受低價藥正常紅利,2015年業績拐點明確。公司以OTC低價藥為主,受益低價藥及國家發改委最高零售價放開政策,2014年底占公司收入90%以上的低價藥提價、2015年初執行,平均漲幅約15%。公司產品具有品牌優勢、OTC藥房終端積極性的提高及終端患者對價格不敏感,保守估計2015年銷量增長約15%,2015年銷售額增長超過30%。此外,公司為甘肅中藥企業龍頭之一和國家“首批中醫藥服務貿易先行先試骨干企業”,受益“一帶一路”建設,預計其2015年~2017年每股收益為0.3元、0.42元和0.57元。
而太極集團被看好,則源自太極集團正在推進醫藥資產整體上市,這將為其進軍大健康產業,挺進醫藥電商打下堅實基礎。
除上述股票外,東富龍、信立泰、康美藥業、柳州醫藥、上海醫藥、魚躍醫療等也被機構普遍看好,預計其上漲空間在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