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承認與否,互聯網+時代已經悄然到來。
聯想集團互聯網+的種子播種于自2014年,當年4月1日,聯想集團成立了4個新的相對獨立的業務集團,分別是PC業務集團、移動業務集團、企業級業務集團和云服務業務集團。
在聯想看來,“互聯網+”就是“跨界融合、連接一切”,它有著兩個層面的含義。其一是傳統經濟+互聯網,即傳統行業利用互聯網手段改善流程、提高效率;其二是互聯網+,本質是應用互聯網技術作為核心構建一個基礎平臺,從而形成一個新的業務模式,給客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從用戶需求的角度,楊元慶將“互聯網+”總結為三點:第一,用戶需要更酷更具創新的設備;第二,用戶需要更加智能的互聯;第三,用戶需要更可靠、更可用、更安全的互聯網基礎設施。

面對以上的需求,聯想已經做好準備。
聯想未來的戰略已經清晰,而且形成了漸次發展的梯隊型業務架構。碗里的飯是聯想PC業務,這是核心的業務;鍋里是移動業務和服務器業務,這是增長的引擎;田里的包括物聯網、神奇工場孵化的業務、云服務等,這是新的孵化器,代表著未來的布局。
2014年,聯想中國區的PC業務市場份額為36.6%牢牢占據首位,出貨量是排在聯想之后6個競爭對手的總和。
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方面,楊元慶給出的2015年目標是共計1.2億部。這個數字如果能夠實現,聯想將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名。與其他廠商不同的是,聯想的智能設備是個高度國際化的業務,其中約有6成設備將在海外市場銷售出去,4成設備在國內。
聯想的智能互聯戰略是打造一個開放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通過云把硬件開發、APP應用、多方合作伙伴以及全球所有熱愛創新的牛人集中起來,借助聯想的產品設計優勢、供應鏈優勢、全球資源優勢、專業技術優勢和數億用戶,為合作伙伴提供一個開放的SDK平臺,從而構建基于聯想云基礎架構的物聯網生態系統。
在互聯網基礎設施上,通過并購IBM System x業務,加上原有的ThinkServer業務、定制化的產品,以及聯想云的解決方案,聯想與合作伙伴一起,為各行各業、各種規模的企業,提供基礎設施的各類產品和方案。聯想在從應用ERP系統,到有效整合兩次超大規模收購、實現企業的國際化擴張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將自身的IT系統從封閉的RISC架構向開放的x86架構遷移,打造了以IT架構變革驅動商業模式躍遷的最佳實踐。利用開放的IT架構,聯想在確保性能、可靠性等關鍵技術指標與小型機相當的前提下,實現了更佳的擴展性和靈活性。在過去的十年間,聯想的系統容量擴大了數百倍,采購成本卻相對降低了22倍,運維成本相對降低了440倍。開放架構不但有力支持聯想存量業務平穩運行,而且充分適應業務的快速變化和調整,加速新業務上線,提供了實時的商業洞察力,有效滿足了增量業務的爆發性增長需求。
過去幾年,聯想在軟件業務方面突飛猛進,做出了如茄子快傳、樂安全等幾款用戶量過億的軟件產品,樂商店也成為主要的應用分發渠道之一。
在服務方面,聯想云服務亞太研發中心于2014年初落戶香港數碼港,計劃在2015年做到15億美元的營收,市場份額25%,月活用戶一個億。
從線上能力來看,聯想的追趕步伐并不慢,但追趕的目標不是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而是要將軟件和服務的市場規模發展至與自身設備制造規模相匹配的地步,這是個相當宏大的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