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需求往往相互促進。在企業級信息技術領域,技術發展引領企業需求,企業需求進一步促進技術提升。不過在國內,由于企業IT市場的特性,在市場上耕耘的IT供應商往往還扮演著教育市場的角色,將國外已廣泛應用的技術推廣給國內企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IT市場伴隨著經濟的騰飛而快速發展,不過時至今日,企業信息化整體水平依然不高,各行業信息化程度參差不齊,國有企業和中小企業的信息化進程較為滯后。
自2014年下半年起,企業級云服務和移動應用市場明顯提速,特別是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市場熱度驟然提升,各個行業都在想著如何與互聯網相結合。
一直在基礎軟件領域耕耘的普元其實已經涉足云計算領域近10年,通過為銀聯、神華、歌華有線等大型傳統企業建設云數據中心的多個項目實踐,總結出一套適合本土企業的云數據中心建設方法。

普元信息CTO焦烈焱說,“隨著普元越來越做大,你會發現公司已經必須再做重新的定位。過去的普元,是一家中間件企業,但現在,隨著企業云化需求的不斷增加,普元的定位已經變成一個基礎軟件平臺提供商。”
國內企業級IT架構云端化過程尚在起步階段,云服務市場仍是一片藍海,不過已經有相當多的從業者。普元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競爭,包括曾經的合作伙伴——硬件廠商。普元的優勢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服務于大客戶的經驗。國內傳統行業的大型企業有著比公有云復雜得多的IT資產,這些企業通常有多級子公司,有著規格各異的計算資源,服務于企業管理和業務的應用多數采用傳統架構開發,如何將其IT基礎架構遷移到云端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普元在這方面有著豐富的、貼近本土實踐的經驗。另一方面,普元是基礎軟件出身,在軟件上有更多的架構和做法,能讓晉元做得相對容易一些。
移動互聯為企業軟件系統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它要求企業對外服務能力迅速擴大,與用戶體驗緊密結合,并隨時會面臨如“雙十一”般高強度、高并發的互聯網壓力。企業軟件系統正在因更多外部使用者——企業用戶的參與而發生改變,使用者從個位數擴張成百萬甚至千萬量級,對軟件系統的要求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云計算和虛擬化技術的使用有助于企業釋放移動互聯帶來的壓力。隨著企業云計算的成熟,更多企業選擇將IT基礎設施、架構往云端遷移。為快速響應市場及業務需求,企業需要把軟件寫“碎”,將業務功能拆分,通過云端虛擬機的部署,將更小、更具體的業務功能快速交付。
2011年普元將技術路線轉移到OpenStack平臺。今年,為適應市場的快速發展,普元重新將公司業務分成三塊:SOA、云計算、大數據。在云計算業務方面,普元重點放在PaaS和IaaS業務層面。據焦烈焱稱,普元將不會建設自己的公有云平臺,而是幫助客戶應用云技術建設私有云和混合云數據中心,同時主要針對傳統行業的大型集團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