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也稱網絡教育,是指在網絡環境下,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為指導,充分發揮網絡的各種教育功能和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優勢,向受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一種網絡教和學的環境,傳遞數字化內容,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動。
在線教育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教育的結合,相比傳統教育,在線教育的優勢在于:第一,突破時空限制,知識獲取方式更為靈活;第二,碎片化學習,尤其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移動設備更具便攜性;第三,內容多樣化,除了K12 教育(指幼兒園到高中的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外,還包括各類學前教育、職業教育、興趣教育等。
傳統在線教育的發展與不足
國家對在線教育非常重視。按照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0-2020年),到2020年我國整體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信息化教學應用重點突破,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數字化優質資源廣泛共享,網絡化基礎設施全面覆蓋。
近幾年,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發展迅速。2014年在線教育用戶人數達7797萬人,同比增長16%。隨著網民規模的不斷擴大、在線教育用戶網絡學習習慣的養成,用戶規模還將持續增長,預計到2017年將達到12032.6萬人。
計世資訊研究數據表明,2014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到824.9億元人民幣,預計2015年將達到965.2億元人民幣。其中,高等學歷教育市場學生數量和需求相對穩定,未來市場份額波動較?。籏-12未來增長速度明顯;語言培訓占比位居第三位;企業E-learning占比最小。如圖1所示。
在看到我國在線教育發展的同時,也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與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要求相比,我們各級各類在線教育還存在很大困難,面臨很大挑戰。主要表現為:在線教育基礎設施薄弱,資源共建共享水平低,區域發展不平衡;實踐教學資源缺乏,產業對接水平較低;資源積累基礎薄弱,開放教育、互動教育尚未完全形成。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志民認為,互聯網給社會各個方面都帶來了挑戰與變革,但影響最大的是教育,給教與學都帶來了“學習的革命”, 給學生與老師都帶來了巨大挑戰。觀念問題是在線教育快速發展的主要障礙,無論教育主管部門領導,還是校長、教師、學生,都應在觀念上進行一次革命。要逐漸消除教師對信息化手段的畏懼與逆反心理。我國信息化普遍存在“縱強橫弱”,信息孤島現象普遍。亟須統籌規劃,整合各類資源與服務,建立教育信息資源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中國權威的教育網上服務門戶?!靶PMā笔腔A教育信息化重大工程,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存在很多不足。“校校通”應貫徹“統一規劃、分級負責、逐步實施”的原則,與現有CERNET全國主干網建設統一考慮。
大數據將助推在線教育騰飛
回顧一下在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教育模式就隨之慢慢發生改變,許多在線教育平臺紛紛上線。但這些在線教育平臺依舊沒有擺脫傳統教育僵化的模式。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迅速發展,人們知識獲取的方式產生了根本變化,我們相信在線教育將發生變革騰飛。
大數據不同于傳統數字。大數據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數據體量巨大,從數量單位的TB級別,躍升到PB級別,也就是大了至少100倍;第二,數據類型繁多。包括所有的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第三,價值密度低,商業價值高。以視頻為例,連續不間斷監控過程中,可能有用的數據僅僅有一兩秒。第四,處理速度快。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我們的研究從宏觀群體走向微觀個體,讓跟蹤每一個人的數據成為了可能,從而讓研究“人性”成為了可能。對于教育研究者來說,我們將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發現真正的學生。傳統數據詮釋宏觀、整體的教育狀況,用于影響教育政策決策;大數據可以分析微觀、個體的學生與課堂狀況,用于調整教育行為與實現個體化教育。
在大數據時代,解放了的知識本身被學校扔掉,學校不再是知識的獨家代理商,人的本身才是教育的重點。以上海某大學講授《網絡工程課》課程為例,大學三年級的60個學生在一個學期內對這門課程的點擊量達到70000次,所花時間占他們該學期開設所有10門課程學習時間的60%,這一門課程的資源總合達到75G。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很大的數據量呢?通過任務教學、可視化誘導、日志排名、學習效果反饋、社交網絡插件,來調動起學生巨大的熱情。
正是看到大數據將給教育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與在線教育進行親密接觸:網易公開課、騰訊微課堂、百度營銷大學、淘寶同學等陸續上線,網龍網絡旗下的華漁教育也在互聯網教育領域深耕得如火如荼。如果說原來的在線教育還是小打小鬧的話,那現在的在線教育就像“數字海嘯”一樣洶涌而至,成為真正的淘金樂園。
大數據時代下的在線教育案例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產品要贏得用戶,要讓用戶與企業深度互動。這種理念在教育行業更加適用,這是因為主動的、具有充分互動的教育方式要比單向的、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效果好得多。顯然,要實現這樣的互動,必須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和應用。
對于大數據,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總工程師、網龍網絡公司聯席CTO毛新生,以他自身的經歷,談了他對大數據的理解?!拔以阢y行有一個賬戶,在哪兒取了一筆錢,銀行就只有這一點數據。其實大數據更準確的理解應叫全數據。全數據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對于某一個活動或者你所研究的某一個對象,關于它的各種各樣的數據你都有,然后這些數據有了足夠的細節,使得你有機會能夠深度地了解你所研究的對象,這個其實是真正我們談全數據的含義?!?/p>
正如網龍華漁教育CEO梁念堅提出的,“在網龍華漁教育的智慧課堂中,我們之所以不使用PC而使用平板電腦,就是為了更好地采集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當然這其中不僅是學生個人的數據,還包括了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互動的行為數據。我們把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整合、加工、整理并進行大數據分析,為老師的教學安排和輔導提供必要的幫助。”
梁念堅詳談了華漁具體的解決方案,“我們從課堂開始,在課前、課中、課后各環節都提供服務,從而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另外一個通過大數據支撐,把學生課前、課中、課后學習的習慣記錄、收集起來,我們對數據進行挖掘后,再提供給老師、家長、學生進行有效的分析。大數據的分析和使用,就會衍生出很多學習的新辦法和新方向。同時,教育云在生態系統里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實現了學生在四個地方都可以學習。在課中、課后去補習班,或者回家在家庭里;另外,在中國某些地方,在車上都可以學習。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曼谷很多學生是在車上做作業的,因為曼谷堵車隨時可以堵一個半、兩個小時。所以,它能讓學習在很多不同的情況下都得以實現?!?/p>
梁念堅先生表示,“網龍華漁教育不單是要做一個平臺或是解決方案,我們更希望打造一個完整的教育生態系統。眾所周知,蘋果公司擁有非常完整的生態系統,華漁正在向成為教育行業的蘋果公司的目標邁進。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造就新型的教育體系,更加有效地解決目前教育行業面臨的問題。同時,我們的系統能夠很好地連接到三通兩平臺,比如說通過我們的IM系統實現人人通,把家長、老師和學生都放在我們的IM平臺上,給予他們更多的交流機會。另外最主要的是把內容帶到資源平臺里,管理平臺。”
在談到在線教育區域化不平衡問題時,梁念堅先生表示,互聯網可以把發達地方和偏遠地方的距離縮短,利用先進技術,把一些解決方案帶到農村,提高當地的教育水平 ?!芭e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有一次我在電視中看到一個農村人,好像整個學校只有七八個學生,校長、老師、清潔工人全都是一個人,怎么可能是每一節課都是他教?但是要是進了4G網絡,假設4G已經有100多萬的基站可以覆蓋很多地方,可以跟他們合作,用他們的網絡,用我們的平板,然后用我們一些材料,幫助那些農村的校長、老師,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