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覺得為什么別人的幸福很容易得到,其實只要你主動選擇生活,生活就會回饋你幸福
35歲,事業有成,并且一帆風順,在全球擁有眾多的粉絲,如果是你擁有這些,會不會為了兒時的夢想,做一些自己喜愛,但與事業無關,甚至是會影響事業發展的事情呢?
或許,多數人是不會吧,于是,選擇“會”的人,便成了一種冒險,就像陳美一樣。
對于音樂愛好者來說,陳美這個名字并不陌生,這位新加坡出生的泰中混血、英泰雙籍小提琴演奏家,兼具古典音樂及流行音樂。她形象性感,以搖滾樂糅合古典風格加上亞洲韻味;她將《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重新包裝,以“樂與怒”方式演奏,讓世界樂迷認識這一段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故事。年少成名的陳美,早在1996~1997年的世界巡演中,就已經在35個國家,超過250個城市演出,唱片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張,在全球擁有眾多的粉絲。甚至英國愛德華王子也被她的魅力所傾倒,曾以普通觀眾的身份專程前往阿爾波特音樂廳觀看陳美的演出。
2014年的索契冬奧會上,35歲的陳美又用自己的另一種魅力征服了無數體育迷——她的名字出現在高山滑雪大回轉項目中,這在外人看來絕對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已經是陳美魂牽夢縈多年的一個夢。
自幼愛上滑雪的陳美,離不開陳媽媽(陳小鸞)的配合:“無論是游泳還是騎自行車,只要陳美喜歡,我就讓她學,她四歲就會滑雪了!當她的學校因為注重學業而反對孩子發展課余興趣愛好時,我立刻給她轉學!”而對于人生,陳媽媽也有著自己的看法:“人的幸福是自己去找的,你想做什么就跟隨著自己的感覺去做。別覺得為什么別人的幸福很容易得到,其實只要你主動選擇生活,生活就會回饋你幸福。”在這種情況下,陳美在自己的主業——音樂之外,有著足夠自由的空間與時間。
在陳美14歲的時候,就夢想著有一天可以參加冬奧會,而當與法國一家著名的雪場老板的兒子談了一場戀愛之后,雪場上的速度與激情更讓陳美萌生了代表泰國隊參加冬奧會的想法。然而,由于國籍問題,她最終沒有進入到美國鹽湖城冬奧會的名單之中,不過她還是在2009年,把家搬到了瑞士阿爾卑斯山地區的采爾馬特,開始系統訓練。次年,泰國奧組委同意了陳美的請求,而這時候的她,已過而立之年。
對于高山滑雪這個高強度、高風險的運動項目來說,陳美除了自身的喜愛,并沒有太多優勢,尤其是與她同場競技的人還大多是要小她十四五歲的小姑娘,于是在2012年,陳美干脆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在采爾馬特每天堅持長時間訓練。
除了年齡上、技術上的劣勢,陳媽媽也為陳美的冬奧會夢想帶來諸多寒意——因為怕她手受傷不能演奏,陳媽媽曾禁止陳美進行滑雪運動,并且對她說:“我花了那么多心思為你建立事業,若你因為貪玩而弄斷骨頭,甚至賠掉性命,那我投資的就會化為烏有。我愛你,因為你是我的女兒,但只有在你演奏小提琴時,你才是我獨特的女兒。”
雖然小時候陳媽媽給予了陳美充分地自由,但當女兒成名之后,陳媽媽必須要考慮女兒的未來,每一次陳美的受傷都牽動著她的心,她不愿女兒去冒這樣大的風險。不過,陳美依然繼續著自己的夢,這就像陳媽媽在一次訪談中說的那樣:“人生最可貴的是保持重生的精神,無論是音樂還是生活。我總是渴望改變和創新,我想帶著冒險的心情去做事情,無論是不是冒險,我只是想走新的、不一樣的路。”只是當時她還沒有想到,她的女兒日后也會隨她一樣去選擇冒險。不過對于自己的“冒險”,陳美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這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再之后,在體育新聞的播報里,就可以聽見陳美這個名字了,甚至在索契冬奧會期間,這個名字頻頻出現在耳邊,而對她的成績,誰還會關心?要知道她以近乎業余愛好者的水平用連續不斷的比賽通過了國際奧委會設定的最低分數線,搭上了俄羅斯的末班車,而且還在冬奧會的正式賽中晉級到了第二輪……
賽后,有媒體問陳美參賽的感想,她說,“成績并不重要,我愛白色的雪道,就像我愛金色的音樂廳一樣。”
現在,很多人期待著離開音樂有些時日的陳美的新作品,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著一些體育迷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