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來之皆源于父母,若茶樹之母是大地。那么茶葉源于茶樹,而他的再生父母卻是水和容器。古語云“水為茶之母,器乃茶之父”。
茶葉離開茶樹,就結束了第一個生命歷程。第二次生命緣起來之于水。既然水是茶葉的母親,那么茶葉的性格就隨了水的性質。明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性必發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葉八分耳。”可見水質對茶湯品質影響極大。倘若水質不好,就不能正確反映茶葉的色、香、味,尤其對茶湯滋味影響更大。而且即使水質相同,若是不同水溫,泡出的茶味道亦是不盡相同。可見從某種程度上說水決定了茶的品質。
古人對泡茶用水更是頗為講究,陸羽《茶經》明確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取之山間泓泉或澗中流水,那么泡出的茶必有青山高遠之豪氣,山谷淡雅之幽香。好水孕好茶,佳茗如好水才盡顯本色,譬如品西湖龍井必用虎跑泉水,方能細致浸潤出茶的本質,“龍井茶,虎跑水”,俗稱杭州“雙絕”。
江水浩浩湯湯,其水泡茶,品嘗起來定是心思若江水般悠遠,心境宛若江面寥廓。“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就是聞名遐邇。
若是普通的水選擇時要甘而清,活而清鮮;而且取水貯水要得法。因為水質決定茶質,故古人對于水的清與鮮活頗為重視,下面記載頗見一斑,宋唐庚的《斗茶記》記載:“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明代張源在《茶錄》指出 “山頂泉清清而輕,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于黃石為佳”。貯水容器也是很有講究,入甕不入木,晝得天光,夜承星露,英華凝聚,靈氣長存。
若難得山泉清水,不得江心之水,湖水溪水井水甚至被奉為“天泉”的雨水雪水都可以。湖水之碧透沉穩,溪水之靈動剔透,井水之深邃久遠。因秋高氣爽,雨水以秋雨為上,因風沙雜質,梅雨次之,雷雨最差。若是紅梅落雪融化之水,那泡開的茶定是甘冽透徹,爽口爽心。
一母數子,秉性各不相同。同樣相同水質,水溫不同,茶湯茶味亦有差別。水溫低,茶不熟,茶浮水面,而且茶的本味很難散出。沸水過久即古人所言“水老”,則茶葉失色,且茶香隨水汽而散。一般來說高級綠茶,以80℃左右為宜。而其他茶如花茶、紅茶和烏龍茶、普洱茶須用100℃的沸滾開水沖泡。
可見雖然水為茶母,但是若要茶發揮其潛質,水也得隨茶的脾氣而定自己的溫度。所以我們還是常說茶水,而不言水茶。
當然我們現在喝茶不必拘泥古人的泉水江水。 我們可以得到的純凈水礦泉水都可以。隨性是最好的,品茶品的是心性,這茶的味道終究還是心性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