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田里的黃秋葵開花了!
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古厝群,為村莊增添了更加迷人的魅力。
65歲的曾細嬌這幾天忙得像高速旋轉的陀螺。新一輪的健康檢查又要開始了,她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先到村里去了解育齡婦女的基本情況,將通知單發到每一個育婦的家中,提醒她們及時到計劃生育服務所進行宮頸癌篩查、婦科病、生殖健康等檢查。然后再趕回家中,家里正蓋新房,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都需要她打點。正是收獲的季節,忙完自家地里的農活,曾細嬌又抽空去給鄉親們幫忙。事情多而繁瑣,可她卻游刃有余,樂在其中。
在這個國家級美麗鄉村試點村東寶村,一提到曾細嬌這個名字,每個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豎起大拇指。她,初中沒有畢業,1986年從代課老師“轉行”擔任村干部,參加接生員培訓后擔任村婦女主任并負責計生工作,并堅守至今,現任東寶村計生協會的會長。
1950年出生的曾細嬌,中等身材,微微發福,臉龐黑里透紅,說話有條不紊,充滿熱情,和藹可親的笑容富有感染力。
東寶村的計生工作在鎮里遙遙領先,曾細嬌說:“做好農村計生工作沒有什么秘訣,主要靠‘四勤’,即嘴勤、腿勤、手勤、腦勤。”她用30年的工作經驗生動詮釋了“勤”字訣,印證了“一勤天下無難事”,并注入自己獨到的見解。
她說,平時嘴要勤,不厭其煩地向村民宣傳和解釋上級的生育政策及法規;腿要勤,積極主動到育婦家中了解她們生活、工作上的情況,家長里短的談天,不僅能拉近與村民之間的距離,更能了解村民的想法,及時幫助她們解決難題。
因為自己是接生員,對于育婦胎位檢查、產后簡單的拆線、打針、巡臍等等工作,她都能夠積極地服務好,鄉里四鄰們也都喜歡請她幫忙,有時候一些難以啟齒的問題也都來請教她。她呢,也樂意幫忙甚至當陪護。對全村的育婦情況的熟悉程度,讓曾細嬌笑言自己心中有一幅“活地圖”:誰家新媳婦生了孩子、什么時間、是男是女、誰家產婦月子里有什么不適、何時拆線、打針,誰家育婦該去婦檢等等,她都一清二楚,這為自己開展計生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她卻笑笑說,農村的工作就是這樣,平時我們服務工作做到位,群眾也都支持,所以工作好開展。
村里的林藝華(音)是個獨女戶。丈夫原喪偶,與她再婚后一直沒有孩子,治療多年仍不見效,很是焦急。曾細嬌得知情況后熱心幫忙她先后聯系東園鎮計生服務所、龍海市第二醫院治療。在那個電話還未普及的時代,通訊、交通都不方便,曾細嬌又親自帶他們夫婦去見醫生。終于,盼來了好事,林藝華成功懷孕了。丈夫老來得子,夫婦倆欣喜萬分。沒想到,卻又一波三折,在送往醫院待產時發現是難產。一起陪同前來的曾細嬌既要安撫在醫院走廊哭得不成人形的準父親,又要和醫生溝通觀察產婦。經過十幾個小時的煎熬,林藝華終于剖腹產下了一名女嬰。看到大人小孩都平安無事了,疲憊的曾細嬌才離開醫院。林藝華回家后,曾細嬌去她家里看望不下四五次!這樣的例子多嗎?“哎呀,幫忙聯系醫生治療不孕癥的至少十多例,到外地接生的更是不計其數了,產婦生完孩子坐月子,我都要去探望的,有時四五次有時七八次,十幾次的也有,還要根據產婦情況提些建議……”曾細嬌樸實的言語充滿了無私的愛意。
她還說,手要勤,哪家需要幫忙到哪家,幫助別人就是幫助了自己;腦要勤,要懂得開動腦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只有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落到實處,村里的計生工作才能夠正常有序地開展。
村里的鄭修華、鄭小萄(音)倆姐妹從小父母雙亡,爺爺奶奶也早逝,家里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困苦不堪,經常捉襟見肘。曾細嬌得知情況后,經常上門關心姐妹倆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在了解小萄因為交不上學費面臨輟學困境的時候,她主動聯系鎮婦聯,發動全鎮各村婦女主任為她們捐款,并每月給她們50元的生活費。姐妹倆年紀小,沒法耕種責任田,她就發動鄰里給予幫種。姐姐修華生病了,細嬌自掏腰包,帶她去看病……這樣一幫就是十幾年,如今兩姐妹已經長大成人,小妹小萄嫁作人婦,大姐修華招婿在本村,姐妹倆都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她們也自覺地成為村里計生工作的宣傳員。
提到鄭氏兩姐妹,曾細嬌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當初看到她們兩個姐妹小小年紀便失去父母,小小的肩膀要過早地承擔不屬于她們那個年紀該擔負的責任,就覺得心酸。我也是盡我所能,幫她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今看到她們都過上好日子了,真是替她們開心,比我自己買彩票中大獎還要開心啊!”
東寶村里得到過曾細嬌幫助的人,數都數不過來。在做計生工作時,了解到哪家哪戶的家庭情況比較困難,她便積極宣傳政府的優惠政策,提供相關信息,并將情況反映給村里、鎮里,甚至聯系相關的學校,為他們爭取相關的幫助。村里有一邱姓人家,一家五口有三人精神障礙,經濟困難,在她的幫忙下,低保戶申請批下了,龍海市慈善總會除了節假日時送米送油,還給予了每月200元的贊助,學校也為他們家唯一的孩子減免了費用。鄰居鄭小珍(音)的父母常年在廈門打工,姐弟倆與年邁的爺爺奶奶同住,那年刮臺風,洪水淹到半人高,危急之際,是曾細嬌將她們姐弟倆帶到有樓房的村民家避災。有一次,姐弟倆忘了帶鑰匙出門,而電磁爐上正煮著飯,怎么辦?情急之下,曾細嬌叫愛人搬了梯子翻墻去拔下電源,避免了一場意外的發生。
從事農村計生工作,經常會遇到“以工換工”的事情。曾細嬌自己忙得分身乏術的時候,就會叫上自己的兒媳婦幫忙,婆媳二人經常出入于需要幫助的各家各戶計生家庭中。在她的帶動下,各村計生小組長也積極行動了起來,幫忙困難群眾坐月子、與喪偶婦女談心、資助孩子學習、倡導大家捐款、發動群眾幫扶……奏響了一曲曲愛與奉獻的贊歌。
“雖然幫助過一些人,但是我也從中得到了很大的鍛煉。應該把這些機會更多地讓給年輕人,讓他們去發揮,未來只有交給他們,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為民辦實事的路才會越走越遠。”她笑著說。2009年村級組織換屆,曾細嬌從村婦女主任崗位上退了下來,按理說是可以享享清福了。可是,因為現在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連續兩任婦女主任也都因為到廈門打工做生意半途而廢辭掉了這份工作。“30年,好像也就是一轉眼的時間。感謝政府給我提供一個這么好的平臺發揮,村兩委團結有力,群眾支持擁護,給我很高的評價。現在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我要繼續做好這個傳幫帶的工作。”退而不休的曾細嬌繼續擔任村級計生協會會長,協助婦女主任工作。
人的一生有多少個30年,曾細嬌把她一生中最美好的三十年,獻給了基層的計生工作,獻給東寶村的每一個村民。30年來,她堅守“勤”字訣,認真專注地做好“計生”一件事,并為育齡群眾辦了許許多多的好事實事,傳播了新型的婚育觀念,在村里積累了極高的人氣和威望,計生工作開展得極為順利,成績一直走在全鎮前列。2015年7月10日,曾細嬌被龍海市委宣傳部授予“全市最美基層計生工作者”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