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里莫·萊維在《被淹沒和被拯救的》里談到他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樁事情:他試圖讓他的一個朋友也喜歡上但丁,他開始背誦但丁的詩句。但他卻忘了但丁那首詩的結尾。他當時說,要是誰能告訴我怎么接下去,我情愿把今天的湯給他。(在集中營里,有誰把湯給了他人,他自己就可能有生命危險)后來,萊維對此的評論說:“我既沒有說謊,也沒有夸張。我真的會用湯和面包,也就是說,血液,去拯救虛無中失落的記憶。而在今天,靠著印刷紙張的幫助,我可以隨時隨地、毫不費力地查閱但丁的詩集,這也似乎因此毫無價值?!?/p>
這確實是一個極大的悖論。在“可以隨時隨地、毫不費力地查閱但丁的詩集”的時代,讀者似乎反而沒有太多熱情去讀經典。為此,公共圖書館在經典閱讀推廣上也是花了很多心思。實踐證明,利用公共閱讀事件進行經典閱讀的推廣,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白俄羅斯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獲得了201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這一文化事件可以說是整個10月最重要的“閱讀事件”。圍繞這個事件可以策劃一些列的相關經典推廣活動:向讀者推廣阿列克謝耶維奇的系列書籍、制作經典紀實文學類書單、以“見證”為大主題策劃館刊的閱讀推廣內容。除此之外,我們全年圍繞“讀什么,怎么讀”這兩個核心問題展開一些列的推薦書和經典導讀類活動:以“樂享經典,悅讀生活”作為全年的服務主題、常年設有經典書籍專架、微信公眾號每月的經典書籍推薦書單、聘請經典導讀員……坦白說,做了這么多有關經典閱讀的推廣工作,我們也很難說已經取得了什么成績,或者說這樣的成績很難以一種顯現的方式被人們覺察。畢竟,讀者真正去讀才是最重要的。
朱永新先生說,經典閱讀的作用,不僅在于激發了讀書興趣,培養了閱讀習慣,拓寬了人生視野,豐富了人文積淀,為孩子未來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更是陶冶了性情,砥礪了意志,滋養了心靈,成長了生命。經典閱讀如此富有意義,希望心有余力的讀者們能夠盡量多讀一點經典,讀到經典的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