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二戰盟軍成員國里有哪些國家,恐怕沒有幾個人會想起墨西哥來。長久以來歷史學家總會忘記墨西哥為二戰做出的貢獻,現在是時候讓墨西哥人自己以及全世界意識到他們對于二戰時期的美國以及盟軍起到的作用了。盡管在正面對抗中這個國家參與的規模及起到的作用確實不大,但墨西哥人確實抓住一些機會向全世界展示了他們的勇敢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為此,它的國民應該感到驕傲,其余的盟軍成員國也應該心懷感恩,因為假如當時墨西哥選擇加入軸心國,那今天歷史的格局或許會有極大的不同。
某種意義上,墨西哥人選擇加入同盟國而非軸心國和他們國內政治狀況有很大淵源。20世紀30年代后期,Lazaro Cardenas總統曾經宣布墨西哥中立,但在1940年保守派候選人Juan Almazan和革命制度黨候選人Avila Camacho的競選開始之前,親法西斯和親共團體之間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的緊張關系持續升級,直至導致暴力事件時有發生。
為防止鄰國因為沖突導致時局不穩,美國政府決定展開針對扶持墨西哥政府的一系列或公開或秘密的計劃。彼時正值墨西哥經濟危機,美國政府帶來一系列投資計劃和經濟扶持項目以穩固Cardenas政府繼續掌權,其中甚至包括直接的白銀援助和貸款項目。為了解決經濟危機問題,1938年Cardenas領導的墨西哥政府將所有石油項目收歸國有,美國駐墨西哥大使Josephus Daniels曾作出許諾,墨西哥針對石油跨國合作項目的資金扶持一旦到位,美國和墨西哥政府之間一個新的多方位合作時代就將來臨。但在很大程度上該合作還是源于雙方都希望維持現狀的期盼。盡管1939年日本和德國都曾向墨西哥拋出橄欖枝并進口部分墨西哥原油以示誠意,但不過一年大家就都明白了,這兩個國家沒一個能按期交付他們之前許諾的作為支付原油款項的相關原材料。1941年革命制度黨上臺,Avila Camacho同意為跨國原油交易支付補償,一個新興原油市場誕生,墨西哥和美國正式聯手。

1940年7月份就已成功當選的新任總統卡馬喬直到當年12月才正式上任,這5個月的空窗期里落選的右翼候選人Almazan仍在垂死掙扎,他在美國的追隨者開始大肆收購軍火收買法西斯激進組織西班牙長槍隊的特工在墨西哥開展顛覆活動。當時第二次當選的羅斯福總統與墨西哥關系良好,他命令FBI和美國軍事情報機構組織和協助了墨西哥軍隊抵抗ALmazan的顛覆活動。
在迅速與這位新晉總統熟識之后,羅斯福賦予了卡馬喬政權的合法性,他將副手Henry Wallace派遣至墨西哥參加1940年12月的就職儀式,這也是兩國政府首次公開展示他們愿意親密合作以抗擊法西斯的決心,也預示著Cardenista外交政策——拉美貿易集團針對美國的抵制運動——的結束。甚至在卡馬喬總統正式執政之前,美國副國務卿薩姆納·威爾斯就已經與墨西哥當局會面商談雙方共同合作的可能性,為正式合作打下堅實基礎,很快,糾纏在墨西哥與美國外交關系長達20年的主要問題獲得解決。
新問題中,關于墨西哥公民自由選擇加入美軍參戰的計劃獲得制定及部署,而墨西哥則成為租借援助的受益者,該國空海陸三軍都在期間加速了軟硬件的現代化進程。寬松的政治空氣讓美國先進的石油技術和相關專業知識得以跨越格蘭德河,用于交換的則是來自墨西哥的各種工業原料。事實上,二戰期間美國戰爭工業使用的原料中有40%由墨西哥提供,而歷史學家們全都選擇忽視這一點,但不可否認的是,墨西哥對于美國和盟軍做出的貢獻對于戰局結果的影響是絕不可忽視的。
但是,想要維持一個穩定的聯盟狀態并不容易。
1943年,當墨西哥已經確認自己不會受到日本入侵之后,美國和墨西哥開始有人對兩國過分緊密且愈演愈烈的經濟關系產生不滿,墨西哥的激進派政客認為很快美國就會開展新一輪計劃,目標是永久控制墨西哥經濟。北部邊境則對長久以來支持卡馬喬政府所花費的高昂費用怨聲載道。就在珍珠港襲擊之后墨西哥與軸心國決裂時,他們曾經差一點就宣布開戰。彼時這個國家仍在受到德國和法西斯統治下的西班牙利誘,境內大量的意大利少數派也不斷在向政府施壓,斯大林和希特勒的協定導致墨西哥共產黨的反法西斯熱情下降,甚至產生不少親德共產黨員。高壓之下,墨西哥政府同時受到境內左翼和右翼的雙重綁架,動彈不得。
這個時候,德國做出的一個錯誤決斷為打破僵局提供了助力。數艘潛艇針對墨西哥艦船發動了攻擊,再加上英美法此時逐漸扭轉了公共輿論的局勢。不管是德國還是日本發動的侵略活動都將導致美國介入并把墨西哥本土變成一個主戰場,有此擔心的墨西哥政府最終秘密準許美國特工入境訓練自己的情報隊伍,同時防衛墨西哥海岸以防止破壞者上岸“使壞”。
有跡象表明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確實派遣他們的間諜網滲透進墨西哥,甚至還想搶險占領阿卡普爾科并破壞圣迭戈的飛機制造廠。美-墨反情報機構迅速反擊,將幾次破壞計劃都扼殺在萌芽之中。最終,僵局由一艘Potero de Llano號油船打破,1942年6月,墨西哥正式對軸心國宣戰。

墨西哥軍隊中的領袖們渴望獲得只有通過戰爭才能獲得的榮譽,他們積極呼吁墨西哥加入戰局,甚至連卡馬喬自己也表達過帶領墨西哥軍隊加入戰斗的愿望,如果不是身兼總統之職無法做出這樣的選擇的話。
然而,事實上能夠參加戰斗的卻只有已經完全實現現代化進程的墨西哥空軍。墨西哥空軍飛行員在美國受訓,參加了1945年的菲律賓戰役。其中只有一個中隊——201中隊真正目睹了戰斗。這個外號“阿茲特克雄鷹”的中隊駕駛P-47雷電戰斗機為美軍提供火力支援,試圖從日軍手中奪回群島。掩藏在美國人和菲律賓人中間的31名墨西哥飛行員和150名地面支援人員是墨西哥在二戰時派出的全部兵力,其中有5名飛行員在戰斗中陣亡,但無論是飛行員還是地面支援他們都應該被墨西哥和美國視為盟軍的英雄。
除此之外,還有無數與美國公民存在親戚關系的墨西哥人跨越國境改換國籍以美國公民身份加入美軍,他們英勇作戰直至獻出生命,他們的數量是無法計算的,盡管其中有一部分活著的老兵在戰后重新回到墨西哥。
盡管墨西哥在戰斗中展現出來的作用是不值一提的,但它拒絕成為德國潛艇的安全港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決定。墨西哥原油的持續供應讓美國的戰爭機器持續保持發動狀態,1600萬美國人走上前線,數以千計的美國女性在工廠工作,他們的食物保障也都來自墨西哥農民辛勤勞作的食品生產鏈。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貢獻。

回頭再想想,盡管最終歷史的走向與美國的積極干預不無關系,但任何一項墨西哥政府的決策失誤,都可能創造一個新法西斯國家或者新共產主義國家,而且它就與美國相鄰,不管這項改變最終將兩國外交導向怎樣一個階段,作為潛在威脅的墨西哥必定會對美國在太平洋和歐洲戰場的兵力投入形成牽制,最終勝負還真是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