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與讀者探討翻譯技巧,并考慮到讀者的翻譯興趣與要求,從2014年12月號開始,翻譯擂臺新題目取消了中譯英部分,僅保留英譯中部分,且將句子翻譯改為段落翻譯。請參賽者在2015年4月10日前在網上提交參賽譯文,網址為http://www.dogwood.com.cn/intro.html;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通過“新東方英語”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菜單在線提交參賽譯文;還可以用稿紙謄寫工整,寄往北京市海淀區海淀東三街2號新東方南樓19層《新東方英語》編輯部“翻譯擂臺”收,郵編為100080,截止日期為4月10日(以郵戳為準)。我們將隔期刊登有關譯文的詳細評點,并評出若干名最佳譯手(獎品:《那些觸動心靈的音符》)和潛力譯手(獎品:《舌尖上的智慧——美國名校最佳畢業演說(第3輯)》)。快來一試身手吧!
新題目Called from a retirement which I had supposed was to continue for the residue of my life to fill the chief executive office of this great and free nation, I appear before you, fellow-citizens, to take the oaths which the Constitution prescribes as a necessary qualification for the performance of its duties.
2015年2月號翻譯擂臺獲獎名單
First Prize Winner (1)
郝莉
Second Prize Winners (2)
孫英博 "蔡琳童
政治性語言指的是描寫政治生活且主要用于政治性場合的語言形式,主要包括政府文告、領導人講話、政治組織文件、政治活動宣傳文件等。此類語言雖然未必直接與人們的生活相關,但即便是普通人也經常接觸,因此這樣的語言往往需要通順,最好還要易懂,不能過于晦澀。此外,由于政治性語言使用的場合比較正式,因此還要比較規范,時間長了這種規范就會定型,形成固定的套路。就翻譯來說,政治性語言的譯文表達必須很講究,既要符合目標語的規范,還要通順并且盡量好懂。當然,除此之外意思也要準確。對于一些重要政治文獻的翻譯,比如政府文告的翻譯,準確性的要求就特別高,也就是說理解也非常重要。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中文科譯員趙興民曾介紹說,聯合國文件翻譯的業務守則是“完整、準確、通順、術語、一致、風格”。仔細分析一下,大體還是理解和表達兩個方面的要求。
對于英語政治性語言的漢譯來說,無論是理解還是表達,都有可能比較難。理解方面,由于語言和文化差異,原文的內容有時可能比較難以理解,譯文自然容易出錯。表達方面,如果譯者對漢語的政治性語言不熟悉,或是漢語基本功不夠,譯文就有可能生硬或是不規范,不像政治性語言。翻譯初學者往往更重視對原文的理解,對表達不夠注意,因此在翻譯此類語言時,表達方面更有可能出問題。本次翻譯擂臺的參賽譯文就反映了這一點,我們在下文中具體分析。
2015年2月號翻譯擂臺評點
題目
Now I declare open our annual Convention on disaster prevention. Before we start our business today,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on behalf of the Convention, our deepest sympathy and sadness over the tragic loss of lives following the earthquake in our neighboring country.
翻譯要點
英文原文是政府會議的開幕詞,屬于典型的政治性語言。句子結構簡單,用的都是常用詞,理解起來不難,但很多參賽譯文在表達方面都存在問題,不夠通順。具體來說,參賽譯文在表達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六類問題。
問題一:參賽者的譯文比較啰嗦,不符合漢語政治性語言的規范。
例1:我宣布有關災害預防的年度大會現在開幕。在開始今天的事務之前,我代表大會對在鄰國地震中不幸逝去的生命表達我們最深切的同情和哀悼。
例2:現在我宣布,防止災難大會本年度例會現在正式開始。在我們開始今天的議事議程之前,請允許我代表本屆大會,向我們的鄰國因地震而發生的人員損失慘劇致以我們最深切的同情與哀悼。
評析:英語中有所謂的gobbledygook的說法,即“官樣文章”,通常也很啰嗦,但這樣的語言在表面上不啰嗦,只是故意使用很多專業詞匯或抽象說法繞著圈說話,讓人看不懂,相當于漢語中的官話和套話。上面這兩個譯文則正好相反,本身并不難懂,只是在文字表述上比較啰嗦。第一個譯文中,“有關災害預防的年度大會”是對原文的直譯,把on翻譯成了“有關……”,譯文長達11個字。在漢語中,大會主持人肯定不會這么啰嗦。改為“災害預防年會”或“年度災害預防大會”,譯文就精煉多了。第二個譯文中,“防止災難大會本年度例會”的說法也太啰嗦,且“會”字出現了兩次。改為“本年度防止災害大會”就可以了,“例會”完全可以省去。
問題二:參賽者的譯文搭配不自然,表達生硬,不符合漢語政治性語言的要求。
例1:現在我宣布一年一度的防災會議正式開始,在開始今天的任務之前,我代表會議,給在鄰國地震中不幸喪失的生命,致以最深的同情與哀悼。
例2:現在我宣布預防災難的年會開始。在我們開始今天的事宜之前,我代表大會向鄰國地震后慘烈的生命損失表達最深切的同情和悲傷。
評析:翻譯時難免會有翻譯腔,但政治性語言由于特別要求譯文通順,對翻譯腔的容忍度相對要低一些。況且原文是大會的開幕詞,語言太生硬也不符合開幕詞的要求。上面這兩個譯文在搭配上都有問題,有明顯的翻譯腔。第一個譯文中,后半句是“給……致以……”的結構,“給”和“致以”搭配不自然,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對……致以……”。第二個譯文中,“向……損失表達……同情和悲傷”的說法也很別扭。“向”的賓語應該是人,而不能是抽象的“損失”。此外,譯文把loss of lives直譯為“生命損失”,翻譯腔太重。這里可以靈活處理,改為“向……悲慘地逝去的人們表達……”,把“向”的賓語改為人,讀起來就沒有問題了。
問題三:參賽者無故增譯,譯文雖然符合漢語表達規范,但意思不正確。
例1:現在我宣布本次防災年會開幕!在進入正題之前,我謹代表本次年會,向不久前發生在鄰國的地震中不幸喪生的民眾致以誠摯的哀悼與同情!
例2:我宣布防災年度大會現在開幕,不過在正式發言之前,我個人誠摯代表本會對鄰國地震后發生的眾多人員傷亡這一悲痛事件,表示最深切的慰問和哀悼。
評析:第一個譯文中的“不久前”在原文中沒有對應的表達法,是譯者增譯的。這一增譯并不影響譯文的通順性,也符合常理。既然表示同情,那自然應該是災難發生不久后的事情。但也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災難剛剛發生,比如在大會召開的前一天發生,并且已確認有許多人遇難,這時再說“不久前”就不合適了。因此最保險的做法是不增譯,既然原文沒有明確時間,譯文也不必明確。第二個譯文中的“個人”一詞是增譯的。大會主持人表達個人的意見在漢語中可能沒有什么問題,但與原文的意思卻相去甚遠。原文所表達的是大會作為一種機構的態度,是官方的態度,不一定是會議主持人的態度。反過來說,主持人個人的態度也不一定是官方的態度。譯文增譯“個人”嚴重扭曲了原文的意思。
問題四:參賽者根據漢語情況附會,譯文雖然通順,但不準確。
例1:現在我宣布,我們一年一度的防災會議正式開始。在今天的任務開始之前,我代表會議,對鄰國接連的地震中不幸喪失的生命,致以最深切的同情與哀悼。
例2:現在我宣布,一年一度的防災會議正式開始。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會方對鄰國地震中失去的眾多生命,致以最深切的同情和悲傷。
評析:上面兩個譯文在第一句話的“開始”之前都用了“正式”一詞,第二個譯文中還出現了“請允許”的說法,這些都是原文中所沒有的。在漢語的政治性語言中,會議主持人宣布會議開始時,似乎不用“正式”一詞就不足以顯示會議的莊嚴。但這種說法在邏輯上是有問題的,既然已經宣布開始了,還能不正式嗎?再說,會議開始又如何區分正式與不正式呢?近年來人們已經注意到了這種邏輯上的問題,在有些調侃官話、套話的段子里,“正式開始”的說法也是受到嘲諷的語言現象之一。在政治性語言中,“會議正式開始”這種說法出現的頻率也在降低。“請允許”的問題與此類似。漢語中有時用這種說法來表示說話人的謙虛,但邏輯上也有問題。既然并沒有打算征得聽眾同意后再說后面的那番話,那說“請允許”又有什么必要呢?說得刻薄點,這么說其實顯得挺虛偽。當然,很多時候,聽眾未必會有這樣的感覺。但無論如何,“請允許”并不是非說不可的客套話。在很多場合,特別是高級別的正式會議上,主持人反而不這么說。雖說在政治性語言的翻譯中,譯文應遵循漢語的規范,但所遵循的應該是一些強制性的規范。“正式”和“請允許”在漢語中都不是強制性的規范,譯文沒有必要去附會。
問題五:參賽者用詞不當,譯文雖然通順易懂,但意思有誤,容易誤導讀者。
例:我宣布我們的災害防治年會現在開幕。在會議開始之前,我謹代表本次大會,向在地震中慘死的鄰國同胞表示深深的悲憫。
評析:“同胞”一詞應該是對原文中lives一詞的翻譯。原文中并沒有明確說明是什么人的lives,可能是鄰國的公民,也有可能包括其他國家的公民。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個國家發生地震,遇難者里包含他國公民是很正常的事。譯文將lives譯為“同胞”在邏輯上講得通,即主持人只對在鄰國遇難的本國公民表示哀悼,但這樣說未免胸懷太窄了一點,也不符合預防災害大會的精神。這樣的大會顯然應該對所有在地震中遇難的人表示哀悼。
問題六:參賽者對原文個別詞進行靈活處理,但處理不當,導致譯文有誤。
例:現在,我宣布年度防災會議正式開始。在正式討論防災事宜之前,我謹代表大會向友邦地震中的遇難者表達我們深深的同情和哀悼。
評析:原文中的business可以說是最難譯的一個詞。這個詞不難理解,有一點英語基礎的人都應該認識,但要在這里用恰當的漢語表達出來卻不容易。這個詞有兩個常用義,一個是“生意”,另一個是“事務”。所有的譯者都能看出來,原文用的是第二個意思。有些譯者直接將其譯成了“事務”,因此譯文中出現了“在開始今天的事務之前”這樣的說法。還有很多譯者意識到這種說法很別扭,于是采取了靈活的譯法,只是有些譯者靈活處理不當,譯文意思反而有誤。原文中business指的就是當天會議要討論的內容,也就是會議日程上的事務,因此start our business可以翻譯為“進入會議日程”或“進入正題”。上面的譯文將其譯為“討論防災事宜”,縮小了原文的語義范圍。預防災害年會的內容肯定以防災為主,但會議剛開始時也可能會涉及形勢通報甚至是人事調整等其他內容。
除了表達方面的問題外,參賽譯文還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問題一:參賽者改動原文中的個別詞,譯文與原文的意思有較大出入。
例:現在,我宣布年度防災會議正式開始。在正式討論防災事宜之前,我謹代表大會向友邦地震中的遇難者表達我們深深的同情和哀悼。
評析:譯文把原文中的neighboring country翻譯成了“友邦”,意思不對。犯這樣的錯誤應該不是理解問題,主要原因肯定是粗心。但政治性語言的翻譯對準確性的要求很高,這種無心之錯造成的意思錯誤在其他領域的翻譯中可能沒有什么大問題,但在政治性語言的翻譯中可能就會導致嚴重后果。比如,把鄰國說成友邦就有可能讓人懷疑該國的外交立場有所改變。
問題二:參賽者漏譯原文中的個別詞,譯文意思不完整。限于篇幅,這里就不舉例了。
獲獎譯文:現在我宣布一年一度的防災大會開幕。今天,在進入正題前,我代表大會向鄰邦在此次地震中慘痛喪失的生命致以最深切的同情和悲傷。(郝莉)
評析:“宣布……開幕”的說法沒有問題,原文中start our business被翻譯成了“進入正題”,意思也正確。但“向……生命致以……同情和悲傷”的說法不太符合漢語表達習慣,“致以”與“悲傷”也不搭配。原文中的sadness表示的是一種心情,其實就是“哀悼”的意思。此外,“一年一度”雖然意思沒錯,但略顯啰嗦。把這個譯文修改一下,就有了下面的參考譯文。
參考譯文:現在我宣布防災年會開幕。在進入今天的正題之前,我代表大會向鄰邦在此次地震中不幸遇難的人員致以最深切的同情和哀悼。(韓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