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演化的網絡安全領域,會出現比高級持續(xù)性威脅(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以下簡稱“APT”)更具挑戰(zhàn)性的對手,治理需要從現在開始。
盡管APT是網絡安全領域的詞匯,但是因為頻頻爆出的APT事件,其正在被更多人所了解,因為這類事件常常會涉及數千萬乃至上億的普通個人。據媒體報道,美國連鎖超市TARGET在所遭受的顧客信用卡信息泄漏事件中,導致超過1億的信用卡、借記卡會員信息被泄露,而TARGET為了處理被攻擊后的殘局,估計需要付出超過10億美元的治理成本。這讓安全界對APT攻擊有了新的思考。
典型的APT攻擊是由6個階段構成的。第一個階段是我們俗稱的情報收集階段,在這個階段,攻擊的黑客會首先明確一個非常具體的攻擊目標,它會對這個攻擊目標進行各式各樣的信息收集,包括外圍信息;第二個階段是早期攻擊準備,即利用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社交網絡,或應用程序弱點,找到進入目標網絡的大門;第三個階段在目標網絡中找出保存有敏感信息的重要計算機,確認入侵成功的計算機則會和命令與控制服務器保持持續(xù)通訊;第四個階段,橫向擴展;第五個階段,資料發(fā)掘,為以后的數據竊取行動確認有價值的數據;第六個階段,資料竊取。
不同于以往的攻擊形態(tài),APT攻擊就像是人身體里的慢性病,沒有人能確定是否完全祛除“病根”,而結果更像是癌細胞在體內慢慢擴散。
高級黑客可以利用APT攻擊入侵網絡、逃避“追捕”、隨心所欲地對相關數據進行長期訪問,最終挖掘到想要的信息。而一旦被APT 攻擊纏身,核心數據泄密之后,勢必造成知識產權的流失,隨后還會在技術、業(yè)務、市場、客戶等方面發(fā)生連鎖反應,侵蝕企業(yè)的市場價值,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成本影響和連帶風險。
《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
一份來自IDC最新的安全報告顯示:大數據將會是整個IT 安全行業(yè)發(fā)生重大轉變的驅動因素,并將推動智能的信息安全模型的出現。針對防御APT 攻擊這個炙手可熱的話題,越來越多的安全廠商在技術手段上更加注重檢測/偵測技術,以數據為中心進行智能分析來檢測威脅、分析威脅。

趨勢科技中國區(qū)業(yè)務發(fā)展總監(jiān)童寧認為,作為信息安全廠商,現如今必須針對威脅的數量、變化和速度,尋找解決方案。在APT防御治理領域,趨勢科技推出了“演化APT治理戰(zhàn)略”,即以1個中心、4個過程、6個抑制點為基礎,形成“螺旋迭代”的立體化治理模式。每經歷一個迭代周期,防護體系會具備更強的防御治理能力,以應對APT高級持續(xù)性威脅、移動終端及更多的外圍設備在云安全時代面臨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