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從根本上改變了當今的業務運營方式,為小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潛力,使其能夠進入新市場,并在數字經濟中得以生存發展。
據來自微軟的調查顯示,未來三年,亞太區的云計算采用預計增長46.9%。
而CIO們面臨的挑戰是必須知道哪種云解決方案最適合自己的企業。
不同云的特點
云計算一直以來都分為兩種模式:公有云和私有云。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于:誰控制并對數據中心負責,以及誰最終擔負確保滿足應用服務水平的責任。
在公有云中,部分或所有運營和管理工作都由第三方運營商負責。公有云具備低成本且高可擴展性等一系列優勢,非常適合那些需要處理大量數據或沒有資源來管理基礎架構的企業。但問題也隨之出現:這些公有云的安全性如何?數據具體存放在哪里?從監管角度來說,這些都有可能是重大問題。因此,人們往往認為公有云主要適合非敏感數據或應用。
另一方面,私有云具備一系列非常獨特的好處。在私有云模式下,數據中心由使用它們的企業所擁有和維護。也就是說,企業能夠根據自身條件創建一個面向未來的虛擬化IT基礎架構,并且仍保持云應用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與公有云不同,私有云需要企業擁有自己的IT團隊和充足的資源。對于小公司來說,這可能不太實際。
私有云和公有云各有優缺點,許多公司可能需要兩者兼備。因此,第三個選項越來越受歡迎,因為它整合了兩種模式的精華,即混合云。
混合云融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優勢,無論對當前業務還是對未來業務而言,它讓企業能夠以最適合自己業務的方式來充分利用兩種云計算模式。
業務目標vs.資源
在企業長期和短期目標與可用資源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點可能是一個挑戰。以下是企業首次投資或改進其當前產品之前必須考慮的一些關鍵因素:
資源和技能 最關鍵的問題是:企業是否擁有有效實施混合云方案所需的資源?混合云不僅需要時間和資金,要想進行有效管理,還需要一名精通包括公有云元素和私有云元素在內的云基礎架構的內部技術專家。
可靠性 數據是企業的命脈,確保IP安全是當務之急。因此,公司必須考慮如何部署可靠的云架構,以便關鍵應用和數據始終可用。
IT思維的轉變 如果一家企業擁有一個專門的IT團隊,就說明這家企業信奉服務為導向的方案,而不是傳統的以基礎架構為導向的思維。這將確保現在實施的任何技術終將能夠為未來業務保駕護航。
安全性 在基本層面上,安全措施必須能平衡發生威脅的可能性、安全漏洞的影響以及采取對策的成本。要想在保持低成本的同時避免讓企業數據面臨風險,應找到一個中間地帶,以此確定哪些數據需要放在私有云中、哪些需要放在公有云中。最重要的是,公有云提供商應接受嚴格審查,因為圍繞數據的隱私和安全問題會影響數據具體存儲的位置。
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小企業不應盲目徹底改造其現有的基礎架構,并且兩只腳一起跳入云中。一個深思熟慮的策略需要時間,并了解企業目前所處的位置,以及未來5到10年的發展方向。這些應該在引導云投資規模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數據爆發式增長的態勢還沒有減緩的跡象,但云為企業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它讓各種規模的企業都能公平競爭,并提供了真正的競爭優勢。(作者系博科公司亞太區首席技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