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管制立法對消費者的保護應當是有限度的,即遵循適度保護原則。
金融消費者保護的立法目標
明確承擔和履行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的監管機構。建立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的專門機構,發揮組織機構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職能。
為保證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的有效實施,相關立法中應設立具有監督、檢查和執行權等一系列明確權力的專門監管機構,加強事后投訴處理的信息披露和消費者賠償,提高保護金融消費者利益和防范消費者金融業務風險的專業化水平。
完善金融監管法律法規,出臺專門針對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法律法規,根據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品種及金融消費的種類進行單獨立法。建議在金融產品的售前階段、銷售產品過程中及銷售產品后的披露方面均做出明確要求。通過加重金融機構對消費者的法定義務和民事責任、賦予參與金融活動的個人相應的消費者權利等方式來矯正交易雙方的實力差距,即應當貫徹對消費者傾斜保護的立法原則。
應當貫徹對消費者適度保護的立法原則。金融管制立法對消費者的保護應當是有限度的,即遵循適度保護原則。應當意識到,對消費者的傾斜保護并非金融管制立法的根本目的所在。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不存在根本性的對抗,反而存在根本性的相互依賴:消費者地位的弱化,會從根本上縮減社會消費需求、抑制生產規模,造成經濟衰退,最終損害的是經營者的生存與發展。保護消費者權益恰恰是為了實現交易雙方之間的實質平等,從而貫徹“私法自治”的民法精神。
金融消費者保護立法應全面覆蓋兼具前瞻性。除了強調維護貨幣體系與金融穩定、促進金融機構謹慎經營;建立高效率、富于競爭性的金融體制以外,金融消費者保護的終極立法目標還應將保護存款人、投資者在內的各類金融消費者權益納入到立法宗旨當中。這就要求對于消費者的保護能夠全面覆蓋所有金融市場活動,除了對于已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有所規范,還有必要對將來可能出現的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設立原則性和概括性的規定,尤其是對互聯網金融類業務的立法探索,防止金融消費者在遭受侵害后處于無法可依的境地。
對我國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建議
簡化金融機構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減輕消費者舉證責任,保證金融消費者投訴的渠道暢通。
金融消費者與金融機構在信息上的嚴重不對稱使得前者在主張金融機構的民事責任時往往面臨舉證困難和敗訴風險,法律對金融消費者的傾斜保護也變得徒有虛名。因此,簡化金融機構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減輕消費者舉證責任應當是金融消費者民事保護制度的特別要求。在當前條件下,金融監管部門應按照《信訪條例》的規定接受金融服務糾紛,規范和公開銀行投訴處理程序,開通便捷有效的糾紛協商渠道,并要求銀行按照依法、公正、合理的原則來處理回復,金融監管部門適當跟進。
細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要求,建立一套具備可操作性的金融消費糾紛解決機制。
將金融消費者保護納入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層面,使董事會對金融消費者保護負起應有的責任。從公司治理高度、從營銷各個環節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主動履行消費者教育的社會責任,在保護內容、操作程序等方面制定更為明確的規定,把是否有效保護消費者利益作為評價金融機構的重要指標。同時,要求銀行的合規部門對產品的營銷方案、廣告宣傳的合規性進行獨立審核,并對合同文本等加以規范,避免不合理費用轉嫁和利用專業優勢的“霸王條款”。
鼓勵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民間組織的規范發展,加強民間組織對金融服務行為的監督和對消費行為的指導,解決消費爭端。
比如,借鑒國外經驗,設立“金融消費指導中心”、“金融消費者聯盟”等民間組織,接受消費者投訴、指導消費行為等。推動金融業自律組織的建設,通過制定金融業自律性守則,對金融機構給予金融消費者的基本承諾進行規范。
加強金融知識普及教育,使金融消費者公眾教育常態化、基礎化。
銀率網出具的《2013年度中國消費者金融能力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金融知識得分僅為50.36分,金融知識比較薄弱。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消費者在投資理財活動中的表現,包括對金融產品的選擇、風險控制、財富管理、對金融工具的使用等方面。與歐美國家的同類調查數據相比,中國消費者的這個指標也處于較低的水平。
金融消費者在參與投資活動時,應當確立必要的風險意識,在了解自身承擔風險的能力限度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學習金融市場的“游戲規則”,從而成長為一個有獨立判斷能力的成熟消費者。
政府應對金融教育和宣傳給予充分重視,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應充分發揮聯動效能,建立協作機制,明確本機構公眾教育服務責任部門及具體措施,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積極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活動,使金融知識滲入到社會的日常生活中,將理性投資、正確理財的金融理念植入到每一位公民的意識當中,以提高消費者的理財能力,增強消費者投資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降低資本市場風險。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教育部門、新聞媒體和社會專業機構等應密切配合,共同建立公眾教育的常態化機制,并以金融監管機構為主導,制定并實施我國金融消費者教育的整體規劃,共同推動我國金融消費者素質整體提高。從長遠看,消費者金融知識教育應納入到公民基礎教育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