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來稀”,此句一般解釋為自古以來活到七十歲以上的人很少。其實,這樣簡單的理解和詮釋是不夠的。
此句出自杜甫《曲江二首》,詩中有云:“朝回日日典青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鼻?,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東南,是當時京都的第一圣地,遺址至今尚存?!肚住肥嵌鸥θ巍白笫斑z”(從八品諫官)時游曲江寫的,時在乾元元年(758年)春。之前,杜甫因諫言觸怒朝廷,遭到審訊。后來雖然仍任原職,還是有名無實,不受重用。
杜甫無所作為,空抱報國之心,心情十分困惑抑郁。他雖幸免罷官,但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苦悶于心。果然,是年六月,杜甫就被貶為一名小小的“參軍”。從寫《曲江二首》到被貶,僅僅兩個多月的時間,杜甫當時的心境可想而知。所以注家評曰:“二詩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詩作不僅僅吟出了當時杜甫“日日典春衣”的生活窘境,而且發泄了詩人既不能報國遂志,只好借酒消愁,“每日江頭盡醉歸”的消極情結。而這種情緒狀態,又是多么的無奈,多么的深沉沉痛!詩人從自己的處境,聯想到歷史,聯想到古今許許多多憂國憂民之士的不幸遭遇,從而未及半百(46歲)的詩人,發出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哀嘆。
我們知道,唐朝自“安史之亂”后,由盛轉衰。杜甫親歷戰亂,目睹人民遭受的巨大災難。詩人對戰亂的殘酷,對朝廷的橫征暴斂和貪官污吏的腐敗兇狠,表示極大的悲憤;而對蒙受沉重災難的廣大人民,則予以深切的同情。
歷史是一面鏡子?!肮艁硐 眴⑹疚覀儯瑖业母粡姡褡宓膱F結昌盛,社會的安定和諧,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前提,也是健康長壽的必要條件。“六十歲免力役”的古制也好,歷代對“壽民”的優待政策措施也好,也都只有在盛世與和平安定的時代才可能實現。而在“去時理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的時代,是談不上什么民生,更談不上什么“古制”的。讓“人生七十古來稀”定格于歷史,愿國泰民安,千千萬“天下寒士俱歡顏”,健康長壽,這是杜翁和天下人共同的愿望,也是對“古來稀”詩句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