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我們常常看到紅彤彤的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我們在西邊的天空看到的太陽也是紅紅的,像喝醉了酒一樣;而中午的太陽,卻發出熾白的光芒。早晚的太陽為什么總是紅紅的呢?
有人告訴我們,太陽的紅色是“染”上去的,是大氣給太陽“染”上了紅色。也許你會問,大氣本身沒有顏色,怎么會把太陽染紅呢?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你記得這樣一句詩嗎?這里其實說明了一個道理,太陽光并不是白色的,而是由七種顏色組合而成的。只有當這七種顏色的光一齊射過來時,我們的眼睛看上去才覺得太陽光是白色的。可太陽的七種光線有時并不是一齊射到同一塊地面上來的,因為地球周圍包裹著一層厚厚的大氣層,我們的眼睛是透過這大氣層才看見太陽的。大氣本身是無色透明的,但大氣層內包含著數不清的氣體微粒、灰塵和小水滴。你可別小看了這些家伙,它們會把一部分陽光散射開來,把另一部分陽光擋回去。
清晨和傍晚,太陽光是斜射的,它通過的大氣層比直射時要厚得多,除了紅色和橙色,其他顏色的光都被散射了,所以我們看到了紅彤彤的朝陽和夕陽。而中午陽光直射,通過的大氣層相對薄一些,陽光的力量又強,七種顏色的光線一齊射到地面,我們見到的就是熾白的陽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