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六年夏天,我在青島住了一個星期。青島的市政,柏油的馬路,巍峨的建筑,蓊郁的樹木,自然值得稱贊;但是我并不怎樣地注意,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到海邊去散步,拾蚌殼,或者默坐,遙對著海景。海風拂拂地吹到我的臉上,雖然帶著一點腥氣與咸味,但仍然阻止不了我對于海的傾慕,對于海的陶醉。
我剛到青島的那天,便在給一個朋友的信中寫道:
“……黃昏時候,火車漸漸地走得緩慢起來,浩瀚的大海便展開在我們的眼前。參差不齊的帆檣嚴密地排在海邊。太陽不見了,天上灰絮似的云影移動著。天連水,水連天。云翳在遼闊的天空中變幻成各式各樣的形體:有的像飛禽,有的像走獸,有的像層疊的山峰……”這是青島海景第一次給我的印象。
次日早晨,空氣異常潮濕,在細雨蒙蒙的飄飛中,我一個人便跑到海濱去散步。一出站,走不上幾步,我的眼鏡便被雨打濕了,簡直辨不出路徑來。終于走到海濱公園,我坐在一張褐色的石桌前,面對著大海。桌下便是一帶嶙峋的巖石,有幾個日本女孩在那里尋找海蟹與海螺,跣著腳跑來跑去,好像在平地上走路的樣子。海上的左岸的輪廓,比較分明,迤邐著房舍的行列,紅頂黃墻堆積在綠樹叢中,由海邊蔓延到高坡上去。山巒起伏在灰色霧觳里面,景象極其迷蒙。對面是一片鑲嵌著綠色的小島,左邊海水茫茫,望不到涯涘。有兩三個帆影在海上起伏;遠的模糊,近影清晰。海水的呼嘯,像深山里一萬個瀑布聲。海面有一碧萬頃的波瀾在搖動。靠岸是一簇一簇的白沫似的巨浪,變化迅速,不可捉摸。有時像充滿了憤怒,嘩嘩地抨擊著海岸;有時一小股一小股地跳上巖石來,又跳回去,比小孩子還活潑。我沉醉了,我的長年郁悶著的心胸,得到了暫時的舒解。到了午飯的時候,我還是依戀著不肯回到旅舍去。
(選自《現代名家寫景》,有改動)
賞析
選文開篇用一個表轉折的“但是”,突出了“我”對青島海景的傾慕與陶醉。接著,作者先概括寫出自己初到青島那天在火車上獲得的印象,再具體描寫第二天早晨自己到青島海濱散步的情景。面對大海,作者先是由近及遠,寫附近的巖石、尋趣的女孩,進而寫海上左岸的輪廓、對面的小島和海上的帆影;再是由遠及近地描寫海水,從一碧萬頃的呼嘯寫到靠岸的巨浪,最后用一個“依戀”再次表達了自己對青島海景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