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1年7月14日,一代名臣、民族英雄林則徐遭投降派誣陷,道光帝下旨“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雖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虎門硝煙、英勇抗英,但林則徐最終還是成了“替罪羊”,踏上了充滿未知的新疆戍途。
在長途跋涉四個月零三天后,林則徐終于到了伊犁。玉門關外風物凄涼、人情不再,但林則徐并沒有消沉。他心系百姓疾苦,為改變“窮邊鴻雁倍堪憐”的狀況鞠躬盡瘁,故而哈密群眾留有“林公活我”的頌詞。革職流放的三年,與新疆各族人民共患難,林則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作為福州人,林則徐的故事將福建與新疆聯系在一起。其實閩疆兩地雖相隔千山萬水,兩省區的交流卻淵源流長。歷史上,武夷茶曾通過橫跨亞歐的“萬里茶道”,從福建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新疆作為“萬里茶道”西路的重鎮,曾與福建武夷山一起,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將雋永的閩茶茶香播灑向遠方。
2015年8月13日,“閩茶中國行”第九站來到了新疆、來到了“亞心之都”烏魯木齊,再續這千年的茶香是如何將遠隔萬里的兩省人民聯系在一起的。
天山水泡福建好茶
8月是新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超長的日照和顯著的晝夜溫差,造就了這里的瓜果獨特的品質。除了瓜果,說到新疆的飲食,大盤雞、烤全羊、馬腸子……在離海洋最遠的省份里,肉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但新疆人卻會告訴你“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
新疆人喝的是茯磚茶,方式也比較特殊:先將茶掰下一塊,在鍋中煮開,然后加入奶,再用鹽調味。這樣的茶要喝一整天,吃飯時喝、閑暇時喝,醇厚香濃的茯茶解決了以肉食、奶制品、馕為主食帶來的腸胃問題。其實新疆人喝茶的歷史非常久遠。與福建不同,新疆本地不產茶葉。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后,當地居民才開始對茶葉有所了解。隨著唐宋“絲綢之路”貿易的興盛,西域地區茶葉流通量逐步增大。年復一年,飲茶漸漸融入到了新疆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今天在新疆,各民族都有飲茶的習慣,而且是各族群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是由于茶在新疆深入人心,因此“閩茶中國行”新疆站活動受到了格外的關注。在“閩茶中國行”新疆站活動主題論壇上高朋滿座,用天山水泡福建的好茶,這絕妙的組合讓茶香四溢、余韻繞梁,讓新疆和福建的嘉賓陶醉其中。來自福建安溪的鐵觀音、福州的茉莉花茶、福鼎的白茶、福安的坦洋工夫輪番登場,為現場嘉賓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八閩茶宴,醉人的茶香引得新疆愛茶人嘖嘖稱奇,感慨福建茶類之全、茶品之精。
很多喝慣奶茶的新疆朋友還是第一次品飲福建的幾大茶類,感受多彩閩茶的香韻與魅力。論壇舉辦期間,恰逢2015年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召開,在福建展臺上人頭攢動。“亞克西!福建茶太好喝了,比香水還香!”一位維吾爾族青年對福建茶贊不絕口。
閩疆合作新篇章
福建與新疆萬里之遙,近年來福建的許多茶企積極開闊新疆市場。但像這次由《茶道》雜志組織這么多茶產區、福建茶葉龍頭企業抱團來疆推廣福建茶產業和茶文化,尚屬首次。新疆的朋友很興奮見到這么多八閩的好茶,同樣來新疆參加“閩茶中國行”的各路嘉賓、產茶區代表、茶企代表也很興奮。新疆的風土人情、所見所聞以及兩地廣闊的市場合作前景,都讓大家印象深刻。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任君翔是第一次來新疆,她在論壇致辭中說到,“一帶一路”建設,福建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盡管發展重點有所不同,但都肩負著光榮的使命。閩疆兩地將以此活動為契機,先行先試,圍繞茶產業,發揮各自區位、產業與資源優勢,深入開展交流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強強合作,共同致力于“一帶一路”的發展與繁榮。
來疆考察的福建省農業廳副廳長倪政云對于“閩茶中國行”活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表示,福建與新疆作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區,在發揮各自優勢、加強交流合作方面潛力巨大。此活動對于弘揚中國茶文化,推動閩新兩地茶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兩地經濟交流交往有著重要的作用。
新疆昌吉州黨委副書記、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揮部總指揮長謝毅泰告訴記者,改革開放,特別是福建開展對口支援新疆工作以來,福建進疆人員以茶為禮、以茶為媒,有力帶動了新疆茶葉市場的發展。至目前,全疆有3500多家茶葉經銷企業,其中閩企達1500多家。“閩茶中國行”新疆站活動不僅是一場弘揚閩茶文化的盛會,更是促進閩新兩省區文化交流、經貿合作的盛會,是以茶會友、以茶為媒、增進友誼的盛會。
福建茶,家鄉的味道
天山明月,茫茫戈壁……166萬平方公里的浩渺土地,蘊藏了無窮的礦產、生物、森林等資源,全國各地的商家、有識之士趨之若鶩。雖然相隔萬里,來自福建的商家卻在新疆立足、成長為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
千山萬壑育佳茗,茶韻書香聚濃情。新疆福建企業聯合會(商會)會長洪本練用這句詩來形容福建茶。作為在新疆打拼的福建同胞,捎上家鄉的茶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洪會長告訴筆者:“閩商有玄奘取經的虔誠和堅持,閩茶擁有悠久的歷史,在世界上有廣泛的知名度,未來大家有信心將茶葉之路融入絲綢之路,讓世界各地都能聞到閩茶的芬芳。”
目前,新疆是全國五大茶葉消費區之一,市場潛力巨大。此次跟隨“閩茶中國行”來到新疆的八馬、春倫、元泰、品品香、新坦洋等福建多家知名茶企都有了這樣的共識——當前全國的許多市場都已接近飽和,而廣袤的西部,包括新疆在內,都有待于閩茶企業深耕、開拓“西進”之路。
怎么走進西部?“閩茶中國行”起到了一個牽線搭橋的作用。如何讓閩茶在西部深入人心,那就應該回溯到福建茶的本源——福建是茶之祖、茶之鄉,今天的福建茶業煥發出蓬勃生機。百里茶廊,萬頃茶園,新綠疊翠,香飄世界,福建茶擁有許多產茶省份無法比擬的產業與文化優勢,發揮這些優勢,就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多彩的閩茶。
高峰論壇舉辦當天下午,福州市茉莉花茶與福安市坦洋工夫專場推薦會登場。福州茉莉花茶被譽為可聞到“春天的氣味”,2014年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而坦洋工夫早在1915年就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2013年又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兩種茶品讓新疆朋友大飽口福。
此次“閩茶中國行”活動可以說是福建茶向西邁進的嶄新歷程,實現了閩茶產業、閩茶文化發展的新跨越。在國家“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新疆被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福建則被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漫長的經濟走廊,更是一條厚重的文化通道。“閩茶中國行”是福建、新疆兩種地域文化在天山腳下的交匯,更是海西文明與西域文明、南北絲路文明的多角度、多層次的碰撞。
結語
印象中的新疆,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西域邊陲。當我們矗立在山頭俯瞰這廣袤的土地,從未想過竟是這縷茶香將我們、將福建與萬里之遙的新疆聯系在一起。茶,真是一種深沉而雋永的神奇之物,數千年的歷史積淀和文明傳承過程中,茶香奇妙地包容了絢麗多彩的華夏文化。不管是福建還是新疆,還是天南地北、五湖四海,“閩茶中國行”行到哪里,都將雋永的八閩茶香帶到那里,并受到無數朋友和茶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