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茶是所有茶類中唯一和鮮花打交道的茶品,況且花品質的好壞在決定茶品質的優劣上占有極為關鍵的地位。作為花茶佼佼者的茉莉花茶,尤其是擁有2000多年茉莉花茶制作歷史的福州茉莉花茶,獨特的冰糖味被公認為難得一見的珍品。然而,“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山寨”貨成為攪亂花茶市場的罪魁禍首之一,如今想要喝上正宗的福州茉莉花茶真得費一番功夫。
3月9日,由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主辦,福建春倫集團承辦的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花茶工作組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小組工作會議在福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茶界專家、學者、茶企代表等近百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花茶首個國家標準體系和產業發展新思路,這意味著花茶缺乏完備標準體系的時代將徹底結束。飽受“標準滯后”之苦
福州茉莉花茶是茶葉消費市場中銷量最大的主要茶類之一,尤其在北方市場備受青睞。但近年來,福州茉莉花茶卻一直遭受“傍名牌”之困。在部分茶葉零售店里,產品外包裝上印著“福州茉莉花茶”,而廠址卻是“廣西橫縣”,甚至一些商家直接把印著“福建茉莉花茶”或“茉莉花茶”等字樣的產品充當福州茉莉花茶正品。
福州海峽茶業交流協會會長昊依殿告訴記者,2011年,福州市政府出臺《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細則》,規定必須是以福州行政區域所產的茉莉花和烘青綠茶為原料,同時必須經“四窖一提”及以上的工藝制成的才能稱得上福州茉莉花茶。但現階段市場上魚龍混雜,將廣西橫縣的茉莉花茶換上福州茉莉花茶的包裝,將廣西等地窖制的茉莉花茶半成品轉運到福州加窖等“山寨”產品泛濫。
“橫縣茉莉花1公斤賣10元,而我們的1公斤至少40元。單從成本上看,仿冒的茉莉花茶嚴重拉低了福州茉莉花茶應有的水準,也抹黑了這張福州獨有的城市名片。”福建春倫集團董事長傅天龍表示,造成如此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茉莉花茶標準化工作十分滯后,現階段茉莉花茶適用的國家標準制定于2008年,隨著近年來市場需求的升級,已顯然難以匹配,必須重新修訂。
安徽農業大學宛曉春教授在會上發言,“和已經相對成熟的巖茶、鐵觀音國家標準相比,除了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玳玳花茶、珠蘭花茶等其它花茶至今沒有國家標準,花茶國家標準體系的缺失,不利于規范花茶的生產加工技術,不利于與國際茶業市場接軌,更不利于花茶行業的健康發展。”標準體系對花茶意義重大
花茶國家標準體系工作小組落戶福州,將承擔制訂和修訂花茶國家標準重任。其成員由來自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福建、浙江、安徽、北京、湖南等地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檢測機構和知名花茶企業的近30名茶專家組成,福建農林大學茶葉科技與經濟研究所所長楊江帆教授任組長,福建春倫集團為花茶工作組秘書長單位。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院長張士康表示,中國花茶生產歷史悠久,是中國眾多茶葉中的奇葩,在國內外銷售市場上占有重要的份額,深受消費者的歡迎。特別是近年來花茶行業、企業、茶農相互聯動,龍頭企業引領國內外市場同步驅動,產業發展十分迅速。
“國家標準的制定,關鍵在于執行。”楊江帆認為,目前光福州有茉莉花茶生產企業100多家,年產值達30多億元人民幣,但由于茶農整體文化素質水平不高,對茶葉標準化知識十分欠缺,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下,難以有效地自覺地貫徹茶葉標準。”
傅天龍對此表示,該工作組將通過考察、學習、研究、生產等形式,制定花茶加工工藝標準化,進一步規范花茶生產的良種推廣、基地建設、加工技術、設備創新、品牌營銷、市場拓展以及花茶文化傳播,在促進我國花茶生產、擴大出口、提高效益、產業升級等方面將發揮積極作用。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楊祖基在會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歷史上福州茉莉花茶通過海路、陸路走向世界,為“一帶一路”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茶標委花茶工作組”的成立對茉莉花的重振具有重要意義,將有助于茉莉花茶重新搭上中國建設“一帶一路”的班車重塑輝煌,重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