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息差收窄、不良“雙升”、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等因素影響,銀行業今年一季度整體凈利潤增速再下臺階,銀行面臨的挑戰任重道遠
目前,16家上市銀行2015年一季報已全部披露完畢??傮w來看,今年一季度,大部分上市銀行延續2014年發展態勢,凈利潤增速進一步下滑,資產質量持續堪憂,除了光大銀行、寧波銀行之外,其余14家銀行不良貸款較去年年末均有所上升。
“銀行一季度盈利能力下降主要受息差收窄、不良貸款增加等因素影響,此外,整體經濟下行,企業在調結構、去庫存,去產能過剩等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會傳導到銀行,銀行業告別兩位數的凈利潤高速增長是大概率事件?!苯洕鷮W家宋清輝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
息差收窄成拖累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16家上市銀行去年全年合計實現凈利潤1.2萬億,凈利潤平均增幅為11.9%,較前一年下滑3個百分點,為 2010 年來的歷史新低。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略顯分化。包括五大國有銀行等在內的9家銀行增速呈個位數,而部分中小股份制銀行以及城商行業績相對較好,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分別以25%、17.2%位居增速前兩位。
此外,除了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其余14家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較2014年末均不同程度下降。
興業證券研報稱,凈利潤增速的下行主要由于利息收入方面息差的收窄、中收方面大型銀行非息業務收入下降,以及全行業維持于高位的減值計提壓力。
16家上市銀行的存款情況的確不容樂觀,五大國有銀行的存款增速僅為個位數。中行、工行、建行、農行以及交行一季度吸收存款總額分別為11.6萬億元、15.8萬億元、13.7萬億元、13.2萬億元和4.30萬億元,同2014年末分別增長6.16%、1.87%、5.95%、5.59%和6.59%。
此外,低成本存款負債增速總體較緩,銀行負債成本持續上升以及民營銀行、互聯網金融等業態的高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都影響凈息差收窄幅度。宋清輝認為今年存貸款基準利率還會再次下調,息差仍舊承壓。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面對息差收窄,大型銀行盈利情況表現卻不如小型銀行。興業證券分析師吳畏表示,大型銀行在整體增速基數較低的背景下,利潤放緩反而更加明顯。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得益于定價調整、成本壓縮以及消化減值基期因素,業績整體好于大型銀行。
不良向中西部持續蔓延
2014年報中,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繼續“雙升”為上市銀行資產質量敲響了警鐘。然而,2015年一季報數據顯示,這一情況并未有所好轉。
截至一季度報告期內,16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已接近7600億元,較2014年年末增加近900億元,不良貸款率上升至1.33%。光大銀行成為今年一季度唯一一家不良貸款率下降(0.01%)的上市銀行,寧波銀行則持平,其余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較去年年末均有所上升。具體來看,寧波、北京和南京3家城商行不良率分別為0.89%、0.93%、0.95%,其余13家上市銀行的不良率仍然高于1%。
從當前披露的一季報來看,不良貸款余額呈現兩個新趨勢:首先,和此前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不同,不良貸款風險表現為區域擴散,從華東向華北、華中,甚至西南地區均有所擴散。其次,違約主體不僅局限于中小企業,部分大型企業也出現違約風險。某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問題資產的處置過程中,部分較大型企業受保護和扶持,在清收處置上有統一行動,政府干預制約了銀行清收處置進展。
宋清輝分析,目前,中國經濟進入了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在“三期疊加”特殊時期,風險從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的產業鏈向上下游行業擴散,所以表現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擴散,從小微企業向大中型企業蔓延趨勢。
普華永道研報稱,商業銀行既要承受經濟放緩的壓力,又面臨行業的競爭與變革,可謂拐點已過,真正的考驗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