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考古學者、茶與器收藏鑒賞家吳際先生書房里,有這樣一把愛壺,此壺為鎏金竹蟾蜻蜓壺。壺身雙側以高浮雕工藝雕刻,只見竹林中金蟾臥動,蜻蜓飛舞,黃銅鎏金提梁上鏨刻著兩只栩栩如生的鴿子,動感十足。提梁下小方印有“日本龜文堂”字樣;壺底印有“日本琵琶湖在東”字樣。斷代為明治維新中晚期,相當于光緒年間,是日本大師梅泉所造。此壺應為侵華日軍高級將領帶入東北遺物。
制壺大師梅泉與龜文堂鐵壺
梅泉是怎樣的制壺大師?他和龜文堂有著怎樣的淵源?話說距今一百五十多年的明治時期,波多野正平(1812~1892)師從于龍文堂堂主四方安之助,學藝大成,尤以脫蠟制造而出名。出徒后離開龍文堂,他自立門戶自詡為龜文,創建了自己的堂號“龜文堂”。龜文堂因創新進取,在日本鐵壺界很有聲望。所產的鐵壺在壺身上有“龜文造”、“龜文堂造”、或“日本龜文”的落款。波多野正平有兩個弟子在當時也是家喻戶曉。一個是梅泉,另一個是鈴木光重。梅泉正是吳際先生收藏鐵壺的制造者。
吳際興致勃勃地對我講起了梅泉的制壺成就,說他的工藝可與師傅媲美,所造之壺都為當時王公貴族及社會名流藏用,數量極少,至今發現流傳于世的不過幾把。當下收藏價甚至超過了他的師傅波多野正平所造之壺。
梅泉的壺簡約、內斂、禪定、大氣,他造壺更加追求古樸、幽美、渾圓、精工而別致的風格,壺的提梁在繼承了師傅可拆式的功能上又大膽美化,用一枝枝盛開的梅花做成了惟妙惟肖的壺提梁。梅泉的壺在落款上也多了一些變化,有“日本梅泉”,也有“梅泉堂造”,還有一些梅泉形制的梅泉系壺。在梅泉造壺的圖案上多以山水、閣榭、漁翁、小橋等為主題,構圖與精鑄工藝可謂登峰造極。
在很多龜文堂系的老鐵壺中我們都可見到在壺底上落有一處或大或小的方章款,一般上面有:“家拙日本琵琶湖在東”、“家拙日本江州旭再里”、“日本琵琶湖東北幡住”、“龜文”之印、“正平之印”。
到了龜文中期即明治(1868~1912)晚期至大正晚期(1912~1926)的波千鳥系,壺底多為大方章款,印有:“家戊日本琵琶湖在東”、“大日本沜華湖嚴堂”,“拙家琵琶湖有東”等。
龜文堂波千鳥系列多以山水、鳥、蟲、舟、橋、花、草等為主題。但壺的提梁卻一律都是采用了龜文堂特殊發明的“S”形可拆卸式的提梁,這種提梁在出門論茶道的時候可將壺提梁拆下,并可作為置壺的坐架,既便于攜帶又具有其功能,還不占地方,被用者廣泛認同。
縱觀龜文堂的鐵壺作品,極具美感,每一個壺身的圖案都仿若在述說一個個歷史長河中所發生的故事,或神奇、或沉重、或平淡……湖光春色、小橋流水、獨釣漁翁、蛙戲風竹等等,每每將藏壺列隊賞之,如參觀一個浮雕式中國山水花鳥畫展。
一把鐵壺價格不菲
如此珍貴的寶物是怎么得來的呢?
吳際娓娓道來。前幾年他在東北錦州參加一次文博大集,天熱口渴,正遇見一瓜農,車上滿是西瓜。于是買個瓜解渴,邊吃瓜邊閑聊,話題自然就繞著舊貨老物件。瓜農也來了精神:“老物件?咱家有啊!”于是吳際就隨瓜農回到市郊家里,一進農家院就看到這尊在屋檐下,久經風吹雨打的鐵壺。“當時我眼睛一亮,心中狂喜,一番砍價600元成交。這種脫蠟法一把只有一個,應該是日本侵華時帶來的。” 他回憶說。
什么是脫蠟法?吳際介紹,脫蠟法是用調入油脂的蜜蠟制成內模,在內模上敷泥漿并預留孔洞制成外膜,待外膜干燥后高溫讓內模融化成液由孔洞排出,外模會依據內部捏制出的蠟型形成模具。鐵壺則透過從孔洞注入鐵液,冷卻后,剝去外模,鑄造出來的鐵壺表面即有當初制造蠟模時的形狀。這是一種源自中國早期用于青銅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流傳至今。然而,因為一個模具能生產的作品不多,過程又繁復,脫蠟法制作的作品始終不多。
用這種老鐵壺煮水對人體大有益處。吳際介紹,早期的日本老鐵釜、鐵壺都以生鐵鑄造,由于生鐵壺身容易導熱且受熱后會釋放出大量的二價鐵,二價鐵與茶中的單寧酸、茶多酚等作用被腸胃吸收后會補充人體生長所需的鐵元素,使用老鐵壺煮水泡茶喝可以達到補鐵的功效,還可起到降血壓的作用,對高血壓病人大有益處。研究還發現,飲用老鐵壺煮的水對孩子發育也大有益處。所以用老鐵壺煮水泡茶既得樂趣又得養生之道。
像這樣一把鐵壺價格不菲,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吳際在北京燕莎見到過一把皇家鐵壺標價99萬元。查閱近十年拍賣紀錄,龜文堂鐵壺成交價一路飆升,從最初的20萬元直殺50萬元以上。西冷拍賣和瀚海拍賣都有過50萬元以上的佳績。更有甚者,去年年底香港仕宏一場鐵藝醉香拍賣會,一把龜文堂金壺曾是皇家御用,拍出了近400萬港幣。
如何判斷一把壺的價格是否合理?就這個問題,吳際談了個人的意見。
要想搞清楚日本老鐵壺的價值,首先需要對日本老鐵壺進行一個定位。我們通常所說的日本老鐵壺,是指日本江戶末期(1800年以后)到昭和早期(1950年以前),這段時間內日本鐵壺藝人制作的鐵壺,首先在時間上可以定位為“老東西”,在時間段上也就是我們中國的清末民國時期。日本老鐵壺除了具有眾所周知的煮水實用價值以外,由于其“老”的特點,且其中不乏名家制作的精品,因此具有一定的收藏及投資價值。
其價值主要由堂口、品相、作者、形制、做工、鐵質等這幾個方面綜合構成。堂口是決定一件作品價格的因素之一;其次是品相,品相完好的價格昂貴,有瑕疵、殘缺的相對便宜;在同一個作者,差不多品相的前提下,形制和做工可以決定一件作品是否為該作者的精品或者只是其普通品;最后由于鐵壺的實用性,鐵質好壞往往決定了其煮水口感的好壞,所以鐵質也是決定一把鐵壺價格的重要因素。
這就不難理解吳際為什么對這把鐵壺寵愛至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