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從西邊落下,仿佛日出日落已是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景物。其實不然,當你真正領略了日出時的壯美景象,相信你定會激動不已!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很靜,只聽見船里機器的聲音。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很淺很淺的,轉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紅霞的范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著那里。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里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卻沒有亮光。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可愛。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躲進云里。陽光透過云縫直射到水面上。很難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候天邊有黑云,云還很厚。太陽升起來了,人看不見它。它的光芒給黑云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后來,太陽慢慢透出重圍,出現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不僅是太陽、云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
(選自《海行雜記》,有改動)
點讀
文章開篇點題,干凈利落。“我常常早起”,由此可以想見作者曾多次早起看日出的熱切心情。“那時天還沒有大亮”,點明看日出的時間,照應“早起”。“周圍很靜,只聽見船里機器的聲音”,用“聲音”反襯看日出時色彩純凈、氣氛清幽的“靜”的環境,并交代了具體的地點。
第二自然段多次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如“那里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詳細描繪了天氣晴朗時海上日出的景象:太陽由將出、半升到全部升起時的形狀、色彩、動態和光華的變化,層次分明,刻畫細膩。接著,作者簡要列舉了白云飄浮和薄云蔽日時太陽升起的情景,一個“鑲”和一個“染”,就把太陽的威力刻畫了出來,給讀者留下了寬廣的想象天地。最后一句“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表達了作者向往光明、奮發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