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看到有些地方在夏季修剪茶樹,有些又是在春茶采摘前進行修剪,請問有什么講究嗎?
答:從茶樹營養狀況、養分的得失和貯藏分析,在我國四季分明的廣大茶區,茶樹在春季接近萌芽之前(即從驚蟄到春分)進行修剪是影響最小的時期。這個時期茶樹根部有足夠的貯藏物質,又正值氣溫逐漸回升、雨水充沛、茶樹生長較為適宜的時期,同時春季是年生長周期的開始,剪后使新梢有較長時間可以充分生長。
修剪還應根據各地氣候條件而定,在終年氣溫較高,沒有凍害的地區,如廣東、福建、云南等地可在茶季結束時進行修剪。但在冬季有凍害危脅的地區和一些高山茶區,為防止寒流的襲擊,春季修剪就應推遲。也有一些地區為了防止樹冠面茶枝受凍,用降低樹冠高度的辦法來提高抗寒力,這種修剪最好在秋未進行。而有旱季的地區,就要避免在旱季來臨前進行修剪,否則剪后發芽困難,新枝難以旺盛生長。
問:萎凋時薄攤厚攤有什么不一樣,不同種類的茶葉在萎凋時會有什么樣的講究?
答:萎凋時,攤葉厚薄與鮮葉含水量有關。含水量多宜攤薄,含水量少宜攤厚。在萎凋過程中,掌握水分蒸發必須適當,過快過慢,過多過少,都會影響品質。發散水分的適度,各種茶類不同,如紅茶萎凋要散失原含水量約40~50%,青茶曬青、涼青只要散失10~20%。
問:茶葉鍋炒殺青時,要求葉溫要達到多少溫度?
答:殺青工序首先要求迅速、及時地破壞酶的催化。溫度是影響酶的催化作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升高,既加速了酶的催化反應速度,也加快酶的破壞。所謂酶促作用的最適溫度乃在此溫度(在一定條件下)酶促反應物達到最高量。在最適溫度內,溫度每升高10℃,酶的催化作用速度加倍。一般植物的酶的最適溫度為50~60℃,有的資料認為茶葉中多酚氧化酶的最適溫度為52℃。在殺青過程中,必須利用高溫,使殺青葉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升溫,迅速通過酶最適溫度,達到酶鈍化的臨界溫度,相關測定數據初步認為在85℃。一般殺青技術要求葉溫在一二分鐘內升達85℃以上,最長時間不得超過三四分鐘,否則就可能出現紅梗紅葉。
問:毛茶制作中的做火是指什么?
答:在制品因在制時吸收水分過多,必須烘干或炒干,以利加工。還有在某種操作前必須先把水分去掉,如生產眉茶做頭子必先經過炒焓才能過篩;生產紅茶的加工不時要烘焙:生產珠茶的加工,不時把“在制”茶坯落鍋炒焓。這些作業都稱“做火”。
問:花茶在窨制時,是細嫩的芽尖好窨還是粗老些葉片容易窨制?
答:不同等級的茶坯,吸附速度不同,細嫩的茶坯組織較結實,孔隙細小,孫隙數多而且長。中級茶坯粗孔的比例較大,細孔比例較小,且都居在里層,孔的長度較短,吸附量比高級茶坯少,而吸附速度較高級茶坯快。所以高級茶坯害花要采取多次窖制,最多的達到五窖一提。級別越低的,窖花次數越少。一般粗茶坯窖花只有一次,較好的茶坯一窖一提。
問:專業審評上是怎么嗅香氣的?
答:嗅香氣應一手拿住已倒出茶湯的審評杯,另一手揭開杯蓋,靠近杯沿用鼻輕嗅或深嗅,也有將整個鼻部深入杯內接近葉底以增加嗅感。為了正確判別香氣的類型、高低和長短,嗅時應重復一兩次,但每次嗅的時間不宜過久,因嗅覺易疲勞,嗅香過久,嗅覺失去靈敏感,一般是三秒左右。另外,杯數較多時,嗅香時間拖長,冷熱程度不一,就難以評比,此時每次嗅評時都可將杯內葉底抖動翻個身。在未評定香氣前,杯蓋不得打開。
問:處于不同緯度的南北方茶區,各適合制作什么茶呢?
答:茶區緯度不同,由于溫度、濕度、日照長短及強弱等氣候因素不同,使茶葉的葉色及內含成分也不相同。一般講緯度低的南方茶區,因為溫度高,日照強,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及多酚類的合成,其多酚類物質含量高,這種鮮葉制紅茶,湯色及葉底紅艷,品質好,制綠茶則干茶色深暗、湯色葉底較黃,品質不如紅茶。緯度高的北方茶區,氣溫較低,鮮葉中的葉綠素、蛋白質含量高,多酚類含量較低,這種鮮葉所制綠茶其干茶色澤、湯色和葉底均綠亮、品質好,如用來制紅茶,則干茶、葉底青暗、味淡,品質差。
問:可否介紹—下永春佛手?
答: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櫞,因其葉形近圓而葉質薄,與蕓香科的香櫞柑的葉片相似而名。產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管轄的行政區域內,指采用佛手茶樹品種進行扦插繁育、栽培和采摘的鮮葉,按照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制作而成,具有佛手茶品質特征的烏龍茶。其品質特征為條索緊結、肥壯、卷曲呈蠔干狀,色澤砂綠烏潤;內質香氣高銳具獨特的果香,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橙黃清澈,葉底黃綠軟亮。
問:潮汕烏龍中單叢與浪菜、水仙等是怎么劃分的?
答:潮汕烏龍茶中的鳳凰水仙由于選用原料優次和制作精細程度不同,按成品品質依次分為鳳凰單叢、鳳凰浪萊和鳳凰水仙。采用水仙群體中經過選育繁殖的單叢茶樹制作的優質產品屬單叢級,較次的為浪萊級,再次的為水仙級。
問:琉璃是什么時候有的?
答:琉璃是一種有色半透明的礦物質,我國掌握燒制琉璃的技術始于西周。西安法門寺曾出土過琉璃茶具,為素面圈足淡黃色琉璃茶盞和素面淡黃色琉璃茶托,造型簡潔大方,未帶任何紋飾,透明度低,是我國唐代琉璃制品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