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放過對方的眼睛
美國的大文豪愛默生說:“人的眼睛和舌頭所說的話一樣多,不需要字典,就能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整個世界。”下面一則故事就很能說明這個觀點。
三國時期,曹操派了一個刺客去刺殺劉備。刺客見到劉備后,沒有立即下手,而是先和劉備“套近乎”,討論削弱魏國的策略。諸葛亮走了進來。這時刺客很心虛,借故離開。劉備對諸葛亮說:“依我之見,剛剛那位奇士,可以幫助我們攻打曹操。”諸葛亮道:“此人一見我,神色慌張,奸邪的形態完全暴露出來了,他必定是個刺客。”
瞳孔會把最真實的感覺告訴你
人們很早就知道怎樣透過瞳孔解讀別人的內心。古代波斯的珠寶商人在出售首飾時,就是根據顧客瞳孔的大小來要價的。如果一枚鉆戒的熠熠光澤能使顧客的瞳孔擴張,商人就把價錢要得高一些。這種瞳孔放大的情況生活中經常發生,人們凡在表現出強烈興趣或追求動機時,瞳孔就會迅速擴大。嬰兒和幼童的瞳孔比成年人的瞳孔要大,而且只要有父母在場,他們的瞳孔就會始終保持擴張的狀態,流露出無比渴望的神情,從而引來父母的持續關注。這也就是賣得最好的兒童玩具總是把兒童廣告模特的瞳孔弄成超大尺寸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在1996年10月17日的一次辯論中,克林頓平均每分鐘眨眼48次,而他的對手戈爾,平均每分鐘眨眼105次。因此,克林頓看起來__A__,給人以自信的印象,而戈爾似乎__B__,使人難以感覺到可靠,結果自然落選。
通常情況下,人們的眼睛每分鐘會眨6~8次,每次眨眼時眼睛閉合的時間只有十分之一秒。
當然,一些__C__的家伙,也會用延長眨眼的間隔來顯示自己高人一等的姿態,有時候還會腦袋后仰給你一個長時間的凝視。這樣的人都是些自視甚高的人,他們通常用這種姿勢來表達自己藐視別人的態度。
從視線透視人心的學問
初次見面時,先移開視線者,其性格較為主動。因為他們企圖在談話中占上風,因此本能地先移開視線。所以,對于初次見面就不集中視線的人,應特別小心應付。
在交往活動中,通過觀察人的視線方向,也能透視人的心理秘密。在交往中,如果面對異性,只望上一眼,便故意移開視線的人,大都是由于對對方有著強烈的興趣。這是由于想看清對方,卻又不愿讓對方知道自己心思的緣故。
在交往活動中,眼睛位置移動情況的不同,其心理也大不相同。譬如,當上級與下級討論工作時,上級的視線肯定會由高處發出,而且會很自然地直接投射下來。反之,作為下級,雖然并未做錯任何事,但視線卻常常由下而上,而且往往顯得軟弱無力。這是由于職位高的人總是希望對下級保持其威嚴的心理作用。
但也有例外,這與職位高低無關,而是性格原因。一般來說,在交往時,性格內向的人大都無法一直注視對方。
(選自《意林》2013年第9期,有刪節)
閱讀思考
1.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在文中A、B、C三處的橫線上。(填序號即可)
①自命不凡 ②局促不安 ③輕松自如
2.諸葛亮為什么能識破那個刺客的面目?
3.請在文章第五段空白的橫線上為第六至八段擬寫一個恰當的小標題。
4.從人的眼睛里能夠透露出哪些心理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