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寫作課堂的時間了,馬小哈垂頭喪氣地走進了教室,W博士察覺到馬小哈不對勁兒,趕緊上前詢問是怎么回事。馬小哈哭喪著臉說:“老師讓我們描寫一處建筑物,可我不知道該怎么下筆?”W博士聽后哈哈大笑:“這有何難,今天我就幫你解決這個難題!”
只見W博士在投影儀上一點,大屏幕上瞬間出現了幾行字:
五亭橋是由五個亭子組成的,五亭相連,大亭子端坐中央,四周的小亭子對稱地圍繞著它。遠看,五亭橋像一座玲瓏的水上宮殿;近看,五亭橋像是碧湖之上開了一朵巨大的蓮花……
看到這兒,馬小哈好像突然有了靈感,若有所思地說:“嗯,遠眺可以觀察到五亭橋的整體輪廓,近看可以看清它的局部設計,這樣一來,五亭橋一下子變得立體了。”
W博士一看馬小哈有點開竅,心中暗喜,總結道:“這就是描寫建筑物時常用的‘遠眺近看法’,就是將站在遠處眺望建筑物的印象和站在近處仔細觀察建筑物的結果結合起來,使讀者對建筑物的整體和細節都有一定的了解。”
馬小哈津津有味地聽著,W博士乘勝追擊:“除了這種方法,還有‘移步換景法’。我們觀察建筑物,不可能站著不動,所以應該采取邊走邊看的方法,但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特點,不需要面面俱到。”
馬小哈聽到這兒,恍然大悟:“哦,我想起來了,還有一種‘內外結合法’,就是從外面看,了解建筑物的外形、顏色、建筑材料等,再觀察其內部構造,包括擺設、布置等。”
“說得好!那我就再考考你吧!”W博士又一揮手,大屏幕上出現了一段文字:
上海少年兒童瀏河活動基地,古色古香的活動樓、明亮寬敞的宿舍樓、小巧精致的食堂等構成了別具一格的建筑群,與幽靜的白玉林、銀杏林和香樟林以及碧波蕩漾的瀏河,組成了引人入勝的秀麗畫卷。
“哎呀,還可以這樣寫建筑物啊?意境真好!”馬小哈有點陶醉了。“對嘍,這就是所謂的‘環境襯托法’,可以通過寫周圍的景物來襯托建筑物,但是要注意筆墨均勻,切勿喧賓奪主。”
“W博士,聽了您的指導,我現在有思路了,馬上回去寫。”馬小哈蹦蹦跳跳地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