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前蘇聯(lián)大文豪,列寧稱他是“無產(chǎn)階級藝術(shù)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被寄養(yǎng)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貧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xué)。10歲時就走入了冷酷的“人間”。他當(dāng)過學(xué)徒、搬運工、守門人、面包師等,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了生活的苦難和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去讀書。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
為了讀書,他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dāng)學(xué)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xué)徒,實際上是奴仆: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夜。在勞累一天之后,高爾基就用自制的小燈,堅持讀書。
可是老板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因為讀書,高爾基還挨過老板娘的毒打。他為了看書,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我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
由于高爾基一生如饑似渴地讀書,堅持不懈地努力,終于寫下了大量有影響力的作品:《海燕》《鷹之歌》《母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xué)》。除了這些,還寫了劇本和大量政論、特寫、文藝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