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更不用活在別人的議論里,告許孩子可以平凡,但不要卑微,人生旅途很長,不必計較一時輸贏,用安靜平和的心態輕松上路,如果成為不了讓別人鼓掌的人,那我們就優雅地為別人鼓掌!
幾個同事聚在一起聊天,說自己的教子目標,同事甲說:“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后做生意,一筆生意的收入能夠頂上一個普通職員一年的收入!”
同事乙卻不以為然地反駁道:“做生意可沒有當官好,要錢有錢,要權有權,名利雙收!”她們又轉過身來問我:“你怎么想的?”我沉吟了一下,說:“我只希望我兒子能有個一技之長,將來能在社會上自食其力就行?!蔽页姓J同事們對孩子的期望不無道理,而我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沒奢望過他成名成家,只想讓孩子長大后能做個快樂向上的普通人,靠自己的本事吃飯。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見過太多天資聰穎的孩子,可偏偏自己的孩子成績平平,最好時也只能算班級的中等生,為此我也無數次懊惱糾結過,難道真是應驗了那句老話“人子易教,己兒難化”嗎?記得小兒每次考試前我都耳提面命地告訴這,告訴那,一到考場他就忘得一干二凈,總是拿回讓人感到糟糕的成績單,大發雷霆有過,拳腳相加也有過,可是并沒有太大改觀。
前幾年圖書市場上一度熱銷著《哈佛女孩》《哈佛男孩》《狀元心得》……都是成功媽媽傳授的育兒教子經驗,家長們奉為經典,競相傳閱。哪個家長不都是從孩子誕生之日起就開始編織“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教子美夢?可是冷靜理智地想想,優秀者必定鳳毛麟角,大多數人都是凡夫俗子,包括我們自己也只不過是沙漠里的一粒微不足道的細沙。記得有條公益廣告這樣說道,“孩子,只要你正直、善良、腳踏實地……”再加上健康快樂,平凡生活未嘗不是一種幸福。別人的孩子再優秀也是別人的,教子方法只能借鑒,不可完全效仿。偉人的孩子也沒個個都優秀呢?何況我們。如果孩子優秀,我們就驕傲地對朋友說:“看,那是我的孩子!”如果平庸,我們就淡然處之地對朋友說:“看,這是我的孩子。”
可是在目前社會中這種大環境的精英式教育耳濡目染的影響下,造成許多人的心理失衡現象:
在親人的共同嬌慣下,使孩子產生強烈的優越感
“獨生子女”的國策培養出無數養尊處優的小皇帝,小公主,成長路上又多是在寵愛贊揚聲中長大,致使許多孩子打小就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惡習。不懂得感恩、包容、遷就別人,愛頤指氣使,遇事時心理承受能力極差,甚至都不愿意承認別人比自己強,盲目嫉妒抵毀,只能接受掌聲,不敢遭遇任何挫折。
在親人過高期望下,使孩子不敢面對現實
當下許多年輕人都犯好高騖遠的毛病,“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愛做”。總是對自己期望值過高,怕吃苦,對平凡的工作嗤之以鼻,尤其當理想與現實生活背道而馳的時候就會倍受打擊。常說這職業不能干,太掉價;那職業不好玩,沒啥意思,賺的錢太少,干什么工作都沒長性,結局是連自己都養不了,最后心安理得地做起“啃老族”。
家長不能突破面子關,把孩子當成炫耀的資本
國人愛面子是出了名的,一生都在為別人的看法而活,甚至把孩子也當成自己的附屬品,孩子優秀揚眉吐氣,四處炫耀;孩子如果普通,甚至感覺低人一等。其實家長都是成熟的人,應從工作、娛樂、社會關系等出發來追求自己內心的滿足感,而不是用一個完美的孩子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這種不健康心理影響下,不可能從孩子實際情況出發教育孩子,著重的只是眼前的虛榮,而不能放眼于長遠的目標,行為做事未免功利,后患無窮。
其實人生不是競技體育,不需要“永遠爭第一”,孩子只要有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就好。家長們更不用活在別人的議論里,告許孩子可以平凡,但不要卑微,人生旅途很長,不必計較一時輸贏,用安靜平和的心態輕松上路,如果成為不了讓別人鼓掌的人,那我們就優雅地為別人鼓掌!
(編輯 李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