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腦卒中恢復期病人的主要生活場所,家屬對康復知識內容的學習和醫護人員對家庭康復護理、康復功能訓練的指導非常重要。
家庭是腦卒中恢復期病人的主要生活場所。從經濟和醫療條件上說,腦血管病的病人不可能長期在醫院接受康復治療。所以,繼續康復的任務自然落到了家庭,家庭的職能不僅體現在養老方面,而且還要承擔康復的義務。病人能否獲得最大限度的恢復,能否生活自理、重返社會,在某種意義上講取決于家庭康復的質量。因此,家屬對康復知識內容的學習和醫護人員對家庭康復護理、康復功能訓練的指導非常重要。
宋女士因腦梗塞致右側肢體偏癱收治神經內科病房兩周,不日她將出院回家。令她和家人煩惱的是,雖然目前血壓等生命體征平穩,但右側肢體行動障礙,行走困難。出院后,該如何進行右側肢體功能康復,提高生活質量呢?帶著這個問題,她和家人來到專家門診,希望獲得相關的指導和建議。
腦卒中患者的最佳康復時機是發病后的三個月內。制定并執行一份詳盡的家庭康復計劃,如同請進一名康復醫師,敦促并幫助患者居家完成每天的康復訓練,最大限度地恢復肢體功能,盡早恢復生活自理。康復內容包括強化坐位、站位及臥位的合適體位;上下肢的肌力訓練;輪椅的控制;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及適當強度的家務和娛樂活動等。
制定一份家庭作息表:何時起床、服藥、進早餐、做康復訓練操、休息、看電視、睡覺……居家生活和訓練要有規律,貴在堅持!
適當改造家庭環境。注意室內行走的通道有無易絆物,如卷邊凸起的地毯,不用的電線;保持地面及浴室的干燥,以防跌倒;在陽臺、廚房及浴室安裝把手,方便患者小憩及支撐。
家人的心理支持。訓練及康復的過程痛苦而漫長,患者情緒低落或急躁易怒甚至消沉,家人要關愛患者并給予鼓勵與心理支持。
頑強鍛煉。患肢功能恢復的最佳時間,是發病后的1~6個月。從癱瘓的第二天起,就開始了肌肉、關節的按摩,避免肌肉萎縮。當患肢稍能活動后,就開始功能鍛煉,強迫自己用左手拿東西、干活、寫字、玩健身球,強迫左腿單腿站立,彈跳,并根據不同的恢復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運動,如步行、慢跑、爬山、打太極拳、打乒乓球等。在體能鍛煉的同時,還注意腦力和語言的鍛煉,堅持每天看書讀報、學說繞口令、練習寫作,使語言和思維能力得到了恢復。“生命在于運動”“用進廢退”,這些都是千古不變的真理。運動可以代替藥物,但所有的藥物都代替不了運動。
適合康復功能訓練:1)適當的體位。包括臥位、坐位和站位的平衡。2)上肢功能訓練操。用健手帶動患手做上舉、前伸的動作及肩關節的聳肩動作。3)下肢功能訓練操。如床上的被動和主動伸膝屈膝動作、足背伸動作、下肢外展內收動作、直腿抬高動作等。4)軀干平衡訓練。如雙膝或單膝屈曲,抬高臀部及軀干的“橋式運動”等。5)輪椅的控制和體位的轉移訓練。如坐位到站位的轉移,從床邊至輪椅或椅子的轉移等。6)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如穿衣、洗臉、刷牙、梳頭、進餐、如廁、洗澡等。7)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剝豆、揀菜等。
保持樂觀。俗話說“笑口常開去病消災”,開闊胸襟比擴張血管更為重要,穩定的情緒比藥物還能穩定血壓。無論遇到什么事情,要始終牢記“制怒、消愁、克悲、勿躁”8個大字,讓焦慮、憤怒、沮喪、悲傷、憂郁、妒忌、怒恨等不良情緒離去,使希望、歡樂、恬靜、信心等有益身體健康的情緒常存,始終保持心理平衡。
合理飲食。腦卒中的發病與飲食有密切的關系。發病后,患者要改掉喜食高脂食物的壞習慣,多吃五谷雜糧,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另外要堅持每天喝6~8杯水,特別是起床后和睡覺前總要喝一大杯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效地預防了腦卒中的復發。
控制危險因素預防再發。除了肢體的功能訓練以外,腦卒中患者尤其強調要控制危險因素以防再發,如糖尿病、高血壓、房顫、冠心病等,按時服藥,改變生活方式,包括清淡飲食,精神情緒的調節以及適當的運動。
擁有健康就擁有幸福!要保持健康的體魄,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編輯 唐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