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違背人情,孔子在《禮記》里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也就是說,人生離不開兩件大事,一曰吃,二曰性。性是人本能的反應,當吃飽穿暖之后,它便是人類最強烈、最固執的欲望所在。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可以毫無忌諱地談論飲食,相比之下,談性則色變。按理而論,食維持生命,性繁衍生命,兩者同等重要。飲食需要遵循規律,夫妻房事同樣如此。
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男女相需猶如天地相合,若男女兩者不合,則違背陰陽之道,猶“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合之,是謂圣度,圣人不絕和合之道”。可見房事合乎自然,是正常的生理活動,它不但可以滿足人的生理需求,還是人類繁衍后代所必不可少的。房事和其他生理需求如飲食、睡眠一樣,也需要樹立正確的觀念、掌握正確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趨利避害,達到房事養生的效果。
談養生不講房事如瘸子走路。在房事養生中,非常講究房事損益,在這里,“損益”指的是在房事過程中以及房事前后,對人體有益的行為以及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行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的觀點,就是房事的“七損八益”。人的許多病癥是因房事不當所致;人的許多不快是房事失常引起。所以,養生必須對房事略懂一二。
《黃帝內經》開篇便談到房事與養生的關系:上古懂得養生之道的人,順應自然變化,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一定規律,既不妄事操勞,又避免過度的房事,所以能夠形神俱旺,度過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就不是這樣了,把酒當水喝,使反常的生活成為習慣,醉酒行房,因恣情縱欲,而使陰精竭絕,不知謹慎地保持精氣的充滿,不善于統馭精神,而專求心志的一時之快,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故半百而衰也”,這不但談到了性事的一些禁忌,比如不能醉后房事,也講到了房事養生中最重要的“節欲”,數千年前的先人已經給了后人忠告,奈何今人習以為常,不少人追求夜夜春風,一天不愿“虛度”。而那些性生活不和諧的夫妻,則容易造成性壓抑。現代醫學(生理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長期的性壓抑,對人的生理、心理發展和工作學習皆會產生消極影響,嚴重損害身心健康,甚至誘發犯罪。這與古代性命雙修、陰陽和諧理論、天人合一觀點是一致的。
在以往,“男女那事兒”是不可公開討論的議題,傳統士大夫認為,有傷社會風化。現在時代進步了,國人不再回避,隨著思想的開放,人們對性生活的健康和諧給予極大關注,然而這里面又有許多的誤區和偏頗。本期“房事養生”的專題策劃,采訪了著名中醫養生學家、傳統性文化研究者、現代心理咨詢師,從房事的宜忌、傳統房事觀、性心理等多個角度闡述男女之道,講述房事養生,愿大家都能獲得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