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出境:李凱""武當松溪太極功夫大師
數百年的薪火相傳,早已讓太極拳這一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功法發展成了眾多門派,方興未艾,而松溪太極無疑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從最早的低調內斂到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認可,關于它對人體的幫助也越發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
那些關于松溪太極的故事
如果說太極拳是武當派的靈魂所在,那么松溪太極一定是最具武當太極內涵的功法之一。
據相關資料記載,南派太極拳第三代傳人張松溪師從陳州同,傳徒數人,并創立了傳承至今的太極拳南派,亦稱武當內家拳松溪派。而在明朝人沈一貫《搏者張松溪》、《寧波府志.張松溪》和百玉豐《浙東四明剡山少林寺——十庵十廟》等文章中也還記載著關于張松溪幫助戚繼光抵抗倭寇的故事。
由于明朝嘉靖年間江浙沿海發生倭亂,抗倭名將戚繼光便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奉調浙江,抗擊倭寇。為了消除軍隊中的兵痞現象,他親自招募了一支三千人的新兵,這其中還包括了不少的少林寺武僧,當時的新科武狀元楊斌也推薦了自己的師弟,也就是張松溪一同參軍抗擊倭寇。少林武僧雖“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但張松溪的內家拳卻“御敵無隙可擊”,“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因此,戚繼光訓練戚家軍多用此法,從而冷落了少林武僧,并引起武僧們的不滿,更派出武僧70人找張松溪挑戰,結果“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躍來蹴,松溪稍側身,舉手送之,其僧如飛丸隕空,墮重樓下,幾斃,眾僧始駭服。”從此武當內家拳法,名聲大震,無人不服。張松溪之后,武當派更是人才濟濟,太極拳南派,也就是松溪太極由此而成。
松溪太極"""內外相融
武當松溪太極作為一門傳承古老的內家拳法,動作古樸經典,集道家內功(道家內丹功)養生功、武術為一體。特別強調內能強體,外能克敵致勝,練養并重,體用兼備。分為文練和武練,文練則是注重內氣的吞吐和丹田的內轉相結合,形式上要求松、柔、綿、正,動作內斂,低沉飄逸,圓活輕靈,神韻飽滿。對養身的效果非常顯著;武練則按照技擊攻防的要領練習,每招每勢都能夠運用到實戰中,要求動作松脆迅猛,氣勁渾厚,全身貫通,步伐穩健。
道家一些修為精深的修煉者更會把拳法與丹法相互結合。在道家看來,精、氣、神為人體三寶,如精、氣、神凝聚不散,人體的生理機能就會得到很好的保養,人就可以延年益壽。所以從一定程度而言,武當道家的太極拳與當今社會上流行的太極拳有所區別,它并不是單一的拳法,而是把自然科學和人體科學有效地融合到了一起。所以武當太極的另外一個特點便是拳功一體。一套拳法,既可以技擊中使用,又可以訓練內勁、調和氣血,既是拳法也是功法。將其訓練要領稍微轉化,就可以進一步訓練到精氣神,訓練氣血的運轉升騰,訓練神意的蓄放。
松溪太極"""運動亦養生
松溪太極可以說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運動,通過正規訓練,達到內在達到精神充沛,外在消除病痛強筋健骨的目的,對一些常見病如骨質疏松、腰肌勞損、肩頸毛病、三高等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調理和改善作用。此外,久練太極還可以改變人的性情,能使人豁達樂觀,增智開慧,換句話而言,太極拳是在修身的基礎上調養人之性情,是一項能增強人體正氣,保養精神,祛病延年的修煉方式。
練腦
太極拳對大腦的功能起著積極的調節和訓練作用。太極拳要求精神專一,全神貫注,意動身隨,內外三合(內三合指意、氣、力相合,即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指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連綿不斷,一氣呵成。當這些細微、復雜、獨特的鍛煉方法和要求統一融合在太極拳練習的過程當中時,便能對對大腦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進而調整身心。
練氣
通過“氣”的運行,人體肌肉每平方毫米約有200條毛細血管同時打開使用(在平時只有5條左右有血流過),而隨著它們的搏動,如同給身體增加了幾百萬個微小的“心臟”,隨著外圍小心臟的大量開發,進一步減輕了心臟的負擔,因而對心臟病的防治極為有利。
此外,太極拳的深長呼吸可使肺腑排出大量濁氣,吸入較多的氧氣,這在提高了肺部的換氣效率的同時,也增強了肺組織的彈性。這可使肋軟骨骨化率降低,胸廓活動度加強,對肺病和肺氣腫的防治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練身
軀體
太極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條線,“頂頭懸,尾閭收”,即百會穴與會陰穴在一條直線上。這樣不但可使氣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脊椎萎縮等病態。通過太極拳順頂貫頂,腳底生根,會產生上下對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隨,使頸椎左右擺動,前后搖轉等,可對頸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腰
太極拳特別注意腰部活動,要求“以腰帶脊”等等。通過腰部鍛煉,可增強腎功能,同時對脊髓神經及植物神經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運動的配合,對腹內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腸蠕動功能的改善尤有積極影響,對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關節和韌帶
太極拳要求節節貫穿,周身一家。在腰脊,關節的帶動下再配合回旋纏繞運動,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關節,達到節節貫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則能增強各關節的機能和防止其發生退化現象,并有助于關節韌帶、軟骨組織的正常功能。
腿和腳
太極拳著重虛實轉換的鍛煉。不論上肢、下肢、軀干及內臟各部“處處均有一虛實”。以腿為例,體重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反之亦然。腿部通過虛實鍛煉能增加很大的力量。在以腳為例,當腳跟、腳掌、腳趾相繼下落抓地為實,腳心(涌泉穴)輕輕上提為虛,叫做實中有虛。經常做腳底板貼地,足弓上提的活動,一緊一松的虛實交換可使足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充分的鍛煉。長久下去,不但可以矯正平足,同時可使足弓增強彈性,達到健步輕靈的效果。
初識松溪太極
與其它分店的風格不同,步入先鋒健身金沙店的剎那,撲面而來的中國風元素讓你忍不住訝異的同時也多了一絲了然,因為松溪太極養生館這幾個顯著的大字,時刻提醒著你這家才開業不久的養身館,雖仍屬于先鋒健身集團名下,但內涵已完全不同。主打中國傳統道家文化的它,不僅有著可以或聊天或小憩的茶室、可以學習古琴的琴室,更有著能練習松溪太極的拳室,為此養生館還特地邀請了武當松溪太極功夫大師李凱老師作為總教練,教授會員們學習學習正宗的松溪太極養生功法。在李凱老師看來,松溪太極絕非僅僅是學習一門拳法,或者僅僅是防身自衛,它其實包含了古老的道家養生精髓和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傳統。
紫燕高飛動作分解圖
1、由預備式開始,先提左腳向左開一小不,與肩同寬。兩手從體側緩緩抬起至與肩高,掌心朝下。見圖-1、圖-2
2、雙臂漸抬漸往回收,兩腿曲膝身體下沉手高不過頭頂。狀如鳥兒展翅飛翔,肩松肘墜,頭略向上領勁,手掌在耳側處,掌心朝外。見圖3、圖4
3、繼之雙手往外推出時,身體自然下蹲,腿與地面盡量成水平狀。手臂伸直停留三個呼吸,手心朝外但要有內含之意。掌指上豎,虎口圓撐,然后身體慢慢站起。見圖5、圖6
此動作收手后慢慢站直升起,腳跟有微離地之感,如鳥兒即將飛起之狀,便利腎氣上升,達到陽升陰降,六脈調和。沉肩墜肘等要領的運用,有舒肝利膽之效。然而動作之用,無非是意欲強健五臟六腑,配合身心的修煉,促使腎陽上升,心陰下降;肝氣上升,膽氣下降;脾氣上升,胃氣下降,從而讓身體能得到保養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