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估值整體顯貴,其中中小板和創業板遠遠高于近10年估值的中位數,但是上證綜指離中位數估值還有一段距離,因此還有上漲空間
滬指從2000點漲至5000點,A股泡沫論越來越盛。從目前的數據來看,A股確實存在結構性泡沫。
市盈率可以說是最為大眾熟知的估值指標,因為它很直接地反映了企業當前的股價與其利潤關系,而利潤又是所有企業經營好壞的核心指標,所有,作為一個投資者了解市盈率就非常重要。
透過A股估值觀察,目前各板塊的投資價值如何?記者選擇了上證綜指、深證綜指、中小板以及創業板四個板塊的估值,希望對投資人的投資決策有所幫助。
藍籌股仍有修復空間
6月份股市劇烈震蕩,上證綜指在快速登上5000點后面臨各方重壓,終于在端午節前開始劇烈調整。截至6月25日,上證綜指收于4690點,最高下跌了900多點,最高振幅超過20%,跌幅超過11%。
上證綜指的估值也在達到高點后稍微滑落至20.4倍。自去年7月25日,牛市啟動后,上證綜指的估值從9.43倍逐漸升至20.4倍,接近五年高位,A股估值顯得昂貴。但是放在整個市場來看,即使在一年中增長了2.16倍,上證綜指還是唯一處于平均估值水平以下的板塊指數。Wind數據顯示,2000年至今,上證綜指的平均估值為24.86倍,這說明以藍籌為代表的上證綜指還有比較大的修復空間。
在市場大跌中,以滬港通為代表的海外資金呈現凈流入的狀態,也說明了有市場資金在勇敢抄底,看好低估值的藍籌。
成長股估值遠遠偏離正常水平
中小板與創業板作為新興產業的孵化池,被市場賦予了非常大的期許,被視為中國經濟轉型的新引擎,其市值和估值一路上揚。火熱的市場,令中小板與創業板的估值像是坐了火箭直線上升。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小板與創業板估值均已運行于歷史中樞上方。
去年7月25日,創業板年市盈率還在69倍,但是今年5月份市盈率最高飆升至140.9倍,增長了兩倍多。經過一周多的下跌,創業板市盈率有所下降,但仍然高達127倍,遠遠高于56倍的行業均值。
中小板市盈率雖然比不得創業板估值泡沫吹得那么大,但是這一輪牛市下來,其估值上漲也接近兩倍,從42.7倍漲到80.3倍,也高于中小板平均估值為34倍的市盈率。
對比海外市場,經濟轉型期中小盤股指的估值比長期中樞在2倍附近。日本在轉型期(1973年~1983年)中小盤估值比波動區間在0.9~2.4倍之間,之后回歸至1.5~2倍。
美國互聯網泡沫時期,納斯達克估值比最大為10.3倍,泡沫破滅后估值比再次回落到2倍附近。目前,道指的整體PE為17.4倍,納指PE在24.2倍,估值比大約為1.5倍。而讓目前A股上證綜指和創業板估值比已經達到6倍,遠遠偏離了正常水平。
不過盡管納斯達克泡沫與創業板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兩者有相似的參考性沒有必然的復制性。國內經濟情況、貨幣環境、估值環境以及股市的運行周期都有顯著差異,A股作為新興市場國家,具有改革預期,加之國內充裕的流動性,保持較高的估值溢價也是合理的。
瘋牛并不利于資本市場的發展,自5月份開始,監管層就開始出手整治。站在政府的立場,肯定期待這輪牛市是慢牛、長牛,越長越好,直到經濟“新引擎”在資本市場的培育下成功出現。在牛市過程中,政府會調節行情的節奏,抑制過度投機。因此,泡沫會在較長時間存在,但過程中會有波折,當泡沫太大了時,行情就有調整把泡沫“擠小”,然后逐漸再把泡沫吹大。
目前看來,股市進入擠泡沫時間,特別是下半年,股市可能或迎來注冊制、大股東減持大幅度增加等負面因素的影響下,小盤股的吸引力會有所下降,可能開始出現分化,創業板估值也會隨之慢慢下降。
金融地產估值明顯偏低
今年上半年,市場雖然整體呈現普漲格局,但主題板塊走勢卻表現出明顯的結構性差異。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給予“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前所未有的關注,5月8日《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更是將工業強國夢的浪潮推向了極致。二級市場上,與“互聯網+”與智能制造主題綻放異彩。截至6月25日,網絡安全、移動支付、大數據、在線教育等板塊漲幅都在150%以上。
相應的各行業估值也都水漲船高。Wind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9個行業的估值在80倍之上,國防軍工以213.77倍位居榜首。計算機、傳媒、電子等板塊的估值水平緊隨其后。
在一片大漲中,銀行、保險、地產、家電、食品飲料等行業在上半年的漲幅中相對大盤漲勢一般,估值大多在40倍以下。其中金融股估值最低,遠遠低于近10年估值的中位數。截至6月25日,估值水平排名后三位的是銀行、保險以及汽車,估值分別為7.44倍、19倍以及27倍。如果整體牛市的到來,低估值的板塊肯定會修復,受到資金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