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高達數萬億的高杠桿資金的拋盤,此次牛市調整比歷史上任何一次牛市調整來得都更猛烈。就在記者截稿之際,26日滬指以-7.4%、深指以-8.24%的慘烈方式收官,數以千計的股票都躺在跌停板上,如此跌幅將載入證券市場史冊
2015年牛市中的端午節成了“端午劫”,節前一周周跌幅13%,是近7年來最大的一次單周跌幅,更令市場恐慌的是,節后在經歷兩天的短暫反彈后,繼續下跌。6月24日,股市再次暴跌。26日,滬指更是以單日下跌7.4%的慘烈方式收官。
如此七年一遇的股災,波及范圍之廣,可謂是哀鴻遍野。一時之間,地球頂,泡沫論為代表的各種空頭的聲音紛至沓來,部分股民惶恐不安。本輪牛市真的就此結束了嗎?
歷史雖然不會簡單重演,但是常常很相似值得借鑒。對比歷史上牛市中的調整,此次股市走到牛市中場,未來該何去何從?數據不會說謊,可以帶來借鑒。
急跌慢漲是牛市共性
1996年到2001年牛市的節奏是“牛市——盤整市——牛市”。第一階段大盤指數從1996年初的512點上漲,中間經歷“12道金牌”調控導致的短暫暴跌,繼續漲到1997年5月初1510點。這個階段,A股一年半上漲了三倍。
1997年上半年股市單邊上漲,管理層從5月開始出臺一系列政策為股市擠泡沫,市場在連番打壓下屢次暴跌。第二階段,A股進入長達兩年的盤整,初期快速調整30%,此后在低位長時間徘徊。雖然指數看上去是熊市,但是重組股的行情非常強勢,這個時候主要是為國企脫貧解困服務。
第三階段,以1999年“5.19”行情為起點,牛市再次啟動并由此開啟了一輪長達兩年的牛市行情。
2005年1月-2007年10月,是中國資本市場上第二次大牛市,中間最大的一次調整即“5.30”暴跌。大家對于這次調整印象深刻。“5.30”大跌后四個交易日滬指跌幅高達15.33%,其中小股票普跌,此后市場震蕩數周后,于2007年6月5日再次向上突破。到了2007年10月份,股市在沖擊6000多點后開始急轉直下,牛市結束。到2008年年底,股市形成了一個斷崖式下跌,下跌幅度超過80%。
此次大跌第一周跌幅達到13.32%,第二周繼續暴跌6.37%。此次調整中小股票成了殺跌主力,但殺跌動能明顯在增大。
此次調整幅度強烈的原因主要是數萬億規模的融資融券以及民間配資使得大盤的調整來的非常激烈,一旦個股或者大盤大幅調整,杠桿比例高的融資盤就會被先斬倉,隨后波及到融資盤。這種循環往復對于市場的沖擊非常大,這使得盤中拋售的動力異常強烈。
在很多機構投資者看來,盡管造成調整的原因不同,但是此次調整幅度與時間,應該與1996年12月以及2007年5月底的調整類似,調整時間或將超過1個月,最大回撤幅度預計在20%~25%之間。這個調整幅度非常接近之前牛市中的區間調整后的估值。當然在目前新的情況下,股市也有可能下跌幅度遠遠超出人們的理性判斷。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比較謹慎,他認為股市此次調整將是一個中期調整,調整時間會達到季度甚至年度級別。但不管怎么下跌,由于牛市的基礎仍然存在,股市仍然會逐步漲回去,畢竟急跌慢漲是牛市的一個共性。
周跌幅超10%后月度下跌概率超八成
過去的數據有一定的參考性,歷史上周跌幅達到10%以上,后續股市一個月將如何走?
數據顯示,A股歷史上一共有21次單周跌幅超過10%,但是自1996年12月16日A股交易規則基本穩定下來至今,總共發生了6次。其中3次發生在2008年,2次發生在1996-1997年,1次是今年。
6次周跌幅超10%中,一個星期后A股僅有兩次發生了反彈。由于今年月度沒有數據,我們查看另外5次大跌后的市場表現,一個月后雖然僅有兩次發生了下跌,但是三個月后只有1996年大牛市成功實現了反彈,其余再次陷入跌勢。這樣的數據讓來牛市博反彈的投資人三思。
一位私募人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本輪超級大牛市的基礎是國家意志,國企改革才剛剛開始,又怎能就此沉寂,但是此輪暴跌幅度較大,大家對調整的時間要抱有較多的思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