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主營燈盞花素注劑,經營業務單一,受到國家新政制約。同時,公司原材料采購量大幅減少,但產量卻不降反升,其中緣由讓人費解短短的11天時間,龍津藥業經歷了預披露招股書和終止IPO的巨大變化。2014年5月4日,龍津藥業首度披露招股書,但僅僅11天后,即2014年5月15日,龍津藥業宣布中止IPO。
公司的IPO計劃短時間內被擱淺,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據業內人士反映,龍津藥業中止IPO可能與其面臨的巨大市場變化有關。
由于2013年1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藥監局”)下發的通知指出,注射用燈盞花素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要求應在有搶救條件的醫療機構使用。而公司的主營產品正是注射用燈盞花素,因此可能會間接影響公司業績,從而影響IPO的進程。并且,過敏性休克的情況在公司招股說明書中只字未提,不免讓人對其產生質疑。
7個月以后,龍津藥業于2014年12月9日再次披露了招股說明書。《投資者報》記者發現,新的招股書對藥品不良反應情況進行了補充,不過,公司2014年的經營狀況卻不容樂觀。
公司主營產品單一,是否會受到國家政策較強沖擊?公司近年來原材料采購量大幅下降,為何產量卻不降反升?公司經營業績一般,為何還會進行大額分紅?針對以上問題,《投資者報》記者于2015年2月3日向公司董秘發出采訪函,并于2015年2月4日、5日兩次致電公司董秘,但始終無人接聽。截至發稿前,記者也未收到公司郵件回復。
產品單一 原材料價格大漲35%
龍津藥業是一家來自云南昆明的制藥企業,主營藥品為注射用燈盞花素,該藥品主要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
公司招股說明書顯示,2012年~2014年(中報)注射用燈盞花素的銷售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的比例分別為83%、90%與94%,而銷售毛利率占主營毛利率的比例分別為97%、95%與100%。可見,注射用燈盞花素的生產和銷售基本上決定了公司的業務收入與盈利水平。
主營業務單一會對龍津藥業造成什么影響呢?
首先,細分行業的市場變化對公司收入造成了較大影響。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的燈盞花素市場規模走勢圖分析,2010年以后,整體行業銷售金額不增反降。相應的,由于產品單一,公司收入也趨同于市場的整體變化。
Wind數據顯示,公司2012年~2014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8億元、1.8億元和1.7億元(注:由于公司不存在季節性銷售因素,其中的1.7億元是根據2014年中報收入值的2倍進行預測的),3年內幾乎沒有增長。
其次,單一原材料價格浮動直接影響公司凈利潤。公司2012年~2014年凈利潤分別為1億元、0.75億元和0.6億元(預測值)。如果扣除2012年非經常性損益的0.2億元,則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12%、-7%和-20%,可以看出公司的業績表現不佳。特別是2014年,公司銷售毛利率從73%下降到67%,下降6個百分點。
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是造成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從公司新的招股說明書看,2014年上半年燈盞花素原料出現了大幅上漲,從2013年的3900元/千克上漲到2014年的5300元/千克,漲幅高達35%。而公司也提到,原材料成本占總成本的20%以上。
購銷矛盾 原材料采購減少產量反增
除了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公司原材料的采購量也出現了大幅變化。2012年~2014年上半年,燈盞花素原料藥的采購量分別為2000千克、900千克和470千克。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的采購量僅為2012年的一半,而2014年上半年依然保持了低采購量的狀態。
令人不解的是,公司原料采購大幅降低,產能卻沒有下降。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的產量約為3400萬支、3700萬支和1800萬支。且三年的產銷率都維持在90%以上,并不存在較大的庫存量。
公司原料購置與產能矛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由于公司一直未對相關問題做出回復,《投資者報》記者從三方面進行了研究。
首先,是否因為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而提高了生產率?對此,公司招股書中并未提及。
其次,公司可能存在上年原材料未消化的情況。從公司發布的采購方信息可知,公司近年的原材料采購都是源自云南玉溪萬方天然藥物有限公司,采購量幾乎達到100%,也就是說公司不存在自有種植原材料從而減少購置的情況,但公司有可能存在囤積原材料的情況。
第三,如果公司沒有提高生產率且沒有囤積原材料,則公司可能存在虛報產量的嫌疑。
大幅分紅
擬IPO前大股東兩年分得6500萬
從公司營收來看,2012~2014年可謂是業績平平,但是公司的分紅卻十分慷慨,特別是在上市前的這兩年。
從歷史上看,龍津藥業一共進行過4次分紅。其中,2012年公司凈利潤1億元,分紅占了0.6億元;2013年公司凈利潤0.75億元,分紅0.8億元,竟然還超過了當年的凈利潤。可以說,兩年來分紅占比是極大的。
從公司股本結構看,公司第一大股東群星投資持股比例占總股本58.5%,香港立興實業占31.5%,云南惠鑫盛投資公司占10%。其中,公司實際控制人樊獻俄持有群星投資80%的股權。《投資者報》記者通過計算可知,樊獻俄2012年、2013年通過分紅得到的收入分別為0.28億元和0.37億元,合計0.65億元。
如此高的分紅比例是否會對公司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呢?特別是在主營業務單一、整體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凈利潤都用于分紅,而且發生在準備大手筆IPO融資的前兩年,真的是讓人不明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