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簡析】
孫犁的小說《蘆花蕩》充滿詩情畫意,有一種清新秀雅之美。文中的景物描寫不單是一種點綴,而且寄予了深遠的內涵。這些寫景句子筆無虛設,處處與戰爭環境和人物心境相協調,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展現了白洋淀的獨特風光。
1.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氣氛。如:“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作者將如此美妙的景置于敵人的監視和封鎖之下,字里行間流露出了對敵人的無比憎恨。葦子“狠狠地往上鉆”,更是把白洋淀人民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斗志和力量。
2.預設伏筆,推動情節發展。如:“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天氣的悶熱,為后文鬼子洗澡從而進入老頭子設下的埋伏埋下了伏筆,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3.景中含情,起到烘托作用。如:“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這是老頭子痛打敵人,為孩子報仇雪恨后“向著葦塘望了一眼”所產生的感受,恰如其分地烘托了老頭子此刻輕松愉快的心情。
此外,景物描寫的作用還在于展示人物的身份、氣質、個性等。
【延伸練習】
1.閱讀下面的選段,回答問題。
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刷刷拉拉”地飄落……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
(1)“窗外的樹葉‘刷刷拉拉’地飄落。”這一處景物描寫有什么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寫“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時,著意寫了各色花給人的感受,表明作者的內心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擇合適的動詞,使選段內容完整。
走著走著,田野里就有一陣陣植物的氣息
(飄蕩 發散)過來,那是麥子的味道,暮色里,一片金黃的暖色驀然_______(驚醒 吸引)了我,只不過是一小片麥地,卻在一瞬間讓我的記憶_______(擴散 彌漫)開來,一直_______(彌漫 延伸)到老家那翻滾著的無邊麥浪里。
——周 霞《又到麥浪翻滾時》
3.體會下面片段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爸爸!”我向著黑夜幽深的懷抱喊道。帶著哭腔,倉皇無助。往昔的白水帶并不像今日的游人熙攘,大概是因為那樣濃密的樹林里只有零星幾盞路燈的緣故。那些路燈點綴在黛色的樹林的陰翳中,猶如一團一團的鬼火。夏夜并不總是溫和的,天上一輪蒼白的圓月像是一只失去瞳孔的獨眼,惶惶地注視著這樣一個不知所措的我。
——中考優秀作文《最好的獎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