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頭發,看起來像“假小子”;厚厚的嘴唇,看起來憨憨的;亮亮的眼鏡片,看起來像“文化人”。不過,我可是真正的“學者”——學習的人。我最愛看書。
我愛看書,坐著看,走著看,爬著看,躺著看。我喜歡看童話類、幻想類的書。《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哈利波特》……我一本都不愿意落下。我看書一般都是走馬觀花,囫圇吞棗,曾創造了四小時看完一本中篇小說的紀錄。東晉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評價自己“好讀書,不求甚解”,放在我身上是最恰當不過的。
可是,買書的花銷太大,便宜點的十幾元一本,我四個小時就看一本,零花錢終于不堪重負了。怎么辦?我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書”。纏爸媽給買,開始還有效,但時間久了,他們也不愿意“中計”了。萬般無奈下,我有了“下策”。
愛書的龍應臺在書店讀書的時候希望天降傾盆大雨,因為這樣自己就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留在書店看書了。我也可以像她一樣到書店蹭書讀嘛!
縣城的書店就是那幾個固定的地方。我來到新華書店。文學、歷史、地理……書架上的書井井有條,店里除了門口的圖書管理員外,別無他人。我目不斜視地走進書店,門口的管理員很淡定。我的心里一陣竊喜,趕緊一溜小跑找到我愛讀的《安徒生童話》,迫不及待地打開來:賣火柴的小女孩讓我的“金豆豆”都掉下來了;那個極盡丑態的皇帝,逗得我哈哈大笑……“你買不買呀!快點,別耽誤我下班?!币粋€不耐煩的聲音傳來,哎呀,“皇帝的新衣”被戳穿了,我滿臉通紅地走出了書店。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不能蹭書,那就換書吧!在我的央求之下,我陸續和同學換著看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說:《最后一頭戰象》《野犬女皇》《紅奶羊》《狼王夢》……
因為看書太入迷,還惹得媽媽不高興了。那天我看書看到一半,媽媽就催我睡覺。我嘴上答應著,可心里有千萬個不情愿,還繼續津津有味地看著我的寶貝書。最后,媽媽終于發火了,把我的書合上,把燈熄了,命令我睡覺。無奈我只好遵命了??晌业胗浿鴮氊悤剿骄?,心里一想到小公主最后怎么樣了,就癢癢的,最后實在忍不住了,用被子蒙住頭悄悄地打開手電筒看了一個通宵。書看完了,眼睛卻成了“熊貓眼”,自然招來媽媽的一頓“政治教育”。
這就是我,一個愛看書的小姑娘,一個憨憨的“學者”。
點評
本文根據2014年安徽中考作文題“說說我自己”而作。作者抓住了自己的一個特點——愛讀書來寫,重點寫了三件事:蹭書、換書、偷讀書。其中蹭書、偷讀書詳寫,換書略寫,詳略得當。文中有多處細節描寫,讓我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蹭書被趕出來時“滿臉通紅”,寫出了自己的窘態:“很淡定”“不耐煩的聲音”,寥寥數語,一個守著書卻不愛書、不懂得呵護孩子的圖書管理員形象就躍然紙上:為了看書不惜被人訓斥,“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樣的語言幽默又令人心酸。愛讀書是一件多美好的事,可是我們的孩子卻在讀書的路上卻得想盡辦法,這一點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