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津
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詩歌。閱讀送別詩時應注意:
1.藝術手法。古代送別詩常以交代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為發端,借景物描寫來烘托渲染離情別緒。如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前兩句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漫無邊際的層層陰云,已經籠罩住整個天空,連太陽也顯得暗淡昏黃,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隊隊雁陣,在北風勁吹、大雪紛飛的秋冬之際匆匆南遷。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董大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以繪景渲染出離別的氣氛,足見內心之郁悶。因此,即景生情、情寓景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送別詩常用的藝術手法。
2.常用意象。(1)楊柳。從《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開始,“柳”便與離別結下了不解之緣,加上“柳”與“留”諧音,古人送別多折柳相贈,所以楊柳便成了一個離情別緒的意象。如“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2)長亭。古代驛道旁置亭,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送別親朋好友時往往在亭中設酒餞行,所以長亭也就成了一個抒寫離情別緒的意象。(3)南浦。古代詩歌中,南浦是水邊送別的場所。古人水邊送別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代名詞。如“送君南浦淚如絲,君向東州使我悲。”(王維《齊州送祖二》)(4)灞陵。唐代,人們出長安東門送親友,常在灞陵分手。因此,灞上、灞陵、灞水等,在唐詩里經常是和離別聯系在一起的。如“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李白《灞陵行送別》)
此外,“寒蟬”“陽關”“古道”“夕陽”“西風”“斜陽”“日暮”“流水”等也都是與離別有關的意象。
3.思想感情。不少送別詩具有豪邁高亢的特點。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句意境開闊,情思豪放,格調昂揚,送別而不傷別,惜別而不傷情,一掃送別詩的沉悶傷感氣氛,一洗悲酸之態,積極勉勵更超出流俗常情,給彼此之間的友誼,開拓了一種曠達的境界,顯示出大丈夫灑脫的胸襟,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給人以安慰和鼓舞。而較傷感的送別詩寫得同樣漂亮。如“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詩中通過“垂淚”的蠟燭,點染了男女主人公離別時的感傷,纏綿悱惻中透露出真摯的感情。
模擬訓練
金陵酒肆留別
[唐]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1.詩歌描繪了一幅____的畫面。
2.結合詩歌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送魏萬之京
[唐]李頎
朝聞游子唱離歌①,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②樹色催寒近,御苑③砧聲④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注釋]①離歌:離別之歌。②關城:潼關、函谷關。③御苑:皇家的宮苑。④砧聲:搗制寒衣的聲音。
3.首聯、頷聯哪幾個詞表達了季節的怎樣的特征(離別的環境)?從中又表達出詩人送別時的什么情緒?
4.尾聯用什么藝術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