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農村人居環境的決策部署,堅持“城鄉一體發展,均衡公共服務”的原則,以實現農村“環衛設施標準化、保潔作業規范化、源頭分類特色化、村宅管理自治化”為目標,完善機制,科技引領,加大投入,發動群眾,建成上海市新農村村容整潔與鄉風文明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形成具有上海特點、區域特色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新機制,切實改善上海市農村人居環境,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上海在農村環境衛生管理中需要堅持的方向,也是迫切的任務。
一、上海農村環衛管理發展歷程
上海市地處長江入海口,全市總面積6300平方公里,郊區總面積5700平方公里。全市現有9個涉農區縣114個鄉鎮(街道)1560個行政村,農業人口約300萬人左右,農村自然村落約有3萬個左右。根據上海市總體規劃,上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保留較大部分區域的農村居住環境和農業生產方式。因此,切實加強和提高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水平,建設好、維護好農村人居環境仍將是環衛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長期以來,在歷屆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各區縣的大力支持下,全市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走過了三個不平凡的建設發展階段:
(一)發布《規定》,明確管理主體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全市34個建制鎮完成了鎮級環境衛生清潔所劃歸區縣建設局領導和日常管理。90年代初期,為加強本市集鎮、村莊環境衛生管理,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市環衛局組織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立法調研,1994年,市政府正式發布了《上海市集鎮和村莊環境衛生管理暫行規定》。規定中明確“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地區集鎮、村莊環境衛生的管理”,全市非建制鎮人民政府正式開始對集鎮和村莊進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二)建管并舉,設施建設規范化
加強農村地區垃圾糞便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做好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的兩項重要抓手,從1995年開始,上海市政府將農村糞管改廁工作和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置系統列為實事項目,持續加以強力推進;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組織全市1800個行政村(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前)開展村容整潔達標建設活動,全市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取得兩個顯著成效,一是取締簡旱廁,建設600座兩類以上標準公廁,使95%以上的農戶使用上衛生廁所。二是取締1252個村級堆點,關閉97座簡易填埋場,淘汰1105輛拖拉機。在1800個行政村建立“戶投、村收、鎮運、區處置”生活垃圾收運系統,農村地區環衛基礎設施設備配置基本達到了標準化和規范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4%。在加快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按照“鎮有環衛所,村有保潔員,戶有責任制”的管理工作要求,在實施鄉鎮政府機構綜合改革的建制鎮中完成綠化市容管理機構設置工作。全市配備28000名左右農村保潔員,環衛公共服務做到全覆蓋。在1561個“上海市整潔村”中,村委會與農戶簽訂了《宅基地使用區域環境衛生保潔協議書》,農村環境衛生自治管理基本得到落實。
(三)城鄉一體,管理工作形成合力
隨著城市建設從中心城區向外延伸和郊區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廣大農民對改善居住環境的訴求十分迫切,為了縮小城鄉之間差別,促進城市容貌與農村居住環境協調發展,從2009年起,全市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開始實施“四同步”為主要內容的城鄉一體化管理模式。一是年度工作同步部署,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二是環衛設施建設同步考量,如鎮中轉站、建筑垃圾利用點建設時將農村地區生活垃圾轉運量和產生量一并納入;三是作業服務考核同步進行,如建立以鄉鎮為單元的環衛保潔作業服務考核制度等;四是各類創建標準同步制定,如美麗鄉村建設和文明村、衛生村創建標準要求做到基本統一。“四同步”管理模式整合了市容環衛、文明辦、愛衛會、農委等多部門的管理資源,形成了強大的工作合力,推動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加快融入全上海城鄉一體管理的進程,環境衛生管理城鄉一體化取得了明顯進步。
上海在農村環境衛生管理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進展,但對照先進地區和美麗鄉村建設標準,以及農民對改善居住環境的期待相比較,上海市農村環衛管理工作還存在著諸如農村保潔隊伍老化及不穩定,環衛設施設備相對陳舊等不足,需要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
二、上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要任務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等十部門《關于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精神,上海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全面展開。今年4月,上海成立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掛帥,各相關部門及區縣負責同志參加,統籌協調全市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由市綠化市容管理局牽頭,其他8家市相關管理部門共同制定了《關于開展本市農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9個涉農區縣已完成對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系統的全面普查工作,找出存在問題,列出了治理任務清單,目前正在組織力量編制治理工作方案,第一階段的全面普查,方案報備工作將如期完成。下一階段農村環衛管理工作將按照治理工作部署,圍繞以下6項重點工作內容扎扎實實地穩步推進。
健機制。協調指導9個涉農區縣建立協調推進機構,明確牽頭部門和相關部門責任,抓好組織落實工作。建立項目化管理機制,實施任務清單銷項式統計制度。聘請第三方評估公司開展實效測評。明確鄉鎮政府主體責任,健全日常檢查考核制度,完善年度績效考核機制。發揮村委會自治管理作用,制訂鄉規民約,健全《宅基地環境衛生保潔協議書》制度,明確村民維護村容環境的責任和義務。
穩隊伍。采取政府采購和村民經費自籌機制,建立農村保潔員不低于同類人員報酬和增漲機制。規范日常考核監督制度,開展教育培訓,提高保潔作業質量水平。引導民非組織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為整合農村保潔服務社提供支撐。
訂標準。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等十部門明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相關標準,結合促進本市農村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工作實際,制定本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管理辦法,明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目錄和標準,為實現農村產生與可收集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奠定基礎。
建設施。按照“小桶換大桶,垃圾不落地”和“密閉化收運”要求,完善村級收集設備和鎮級轉運設施設備的配置,健全鎮、村兩級日常維修制度,確保設施設備完好整潔,運行安全。加快松江、奉賢兩區生活垃圾焚燒廠設施建設,確保農村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實施鎮級簡易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工業垃圾、建筑垃圾、有害垃圾分類收集處置系統。建設農村濕垃圾就地就近處理利用設施。健全有害垃圾集中定時收運,單獨處理系統。建設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場站點。
清垃圾。全面排查農村陳年生活垃圾堆棄情況,摸清陳年生活垃圾存量、分布和污染情況,集中時間和力量,重點清理村莊路邊、河邊橋頭、坑塘溝渠等地方堆放的生活垃圾,不留死角。
強考核。制定檢查考核辦法,建立考核制度,采用定期、不定期抽查和暗查等方式,對涉農區縣生活垃圾治理情況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納入市委對區縣領導年度績效考核內容之一。2015年6月,住建部等十部委將對各省市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進行聯合驗收。上海市組織市級相關部門和專家聯合組成市級驗收團對區縣進行實地驗收和做好迎接國家級驗收準備工作,確保國家級驗收一次通過。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責任編輯:黃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