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百泉街道堅持因地制宜、于法有據、注重實效的原則,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環境建設“6C法”,有效破解了環境建設三件事,形成了泉眼無聲溪細流的效果。
獨具特色的環境建設“6C法”。一是立足社區(Base on Community)。從抓社區環境建設入手,在居民內心植入規則意識、責任意識、自治意識,實現了將農村人向社區人、城里人的徹底轉變。二是依托物業(Rely on Company)。合理把握政府與市場在環境建設領域的分工,注重發揮物業公司參與社區環境建設的主力軍作用,既有效避免了街道大包大攬的弊端,讓街道騰出更多精力加強監督,同時也強化了居民權利和責任對等意識。三是合作共治(Cooperative Regulation)。街道在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和中心區環境提升工程中,積極引入利益相關方參與,充分聽取并采納各方合理訴求,體現了協商民主、合作共贏的治理藝術。四是聚焦重點(Focus on Clean Color and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al Facilities)。堅持問題導向,以街面整潔、綠化美化和違建整治為重點,切實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是街道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關鍵所在。五是共享成果(Benefits Share)。街道環境建設不僅讓本地的居民享受了環境改善帶來的紅利,也為城里人周末休閑度假提供了好去處,實現了區域環境福利的帕累托改進。六是共創和諧(Jointly-Create Harmony)。街道較好地兼顧并實現了街道對居民服務管理的社會和諧、人與自然的生態和諧、社區居民與物業公司的經濟和諧。
“6C法”破解了環境建設頭疼的三件事。一破街道環境建設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環境問題從根本上說是人的問題。街道依托環境建設實現了化人、樹人、為人的有機統一,體現了街道功成不必在我的寬廣胸懷。二破啃硬骨頭、歷險灘的難事。市場化的物業管理與社區居民自治如何有機結合,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社區環境建設,涉及諸多法律和體制機制等難題。街道將社區居民自治、業主代表制等引入物業管理,體現了街道敢于擔當、敢于創新的進取精神。三破為民、務實、令人信服的實事。良好的居住環境是居民日常必需品,街道建設花園式街道、社區,環境優美居住小區,完成了為民服務的莊嚴承諾。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