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記者 趙靜)2014年12月25日,本刊記者從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得知,北京市計劃在2015年年中開工建設阿蘇衛循環經濟園區,包括日處理能力3000噸的焚燒廠和日處理能力1200噸的殘渣填埋場,以及滲瀝液處理等其它配套設施。預計2017年年底投入使用,屆時北京市政府將實行最嚴格監管。目前正在進行環評二次公示。
阿蘇衛循環經濟園是北京市市屬大型垃圾綜合處理園區項目,服務區域為昌平區全部和東、西城區北部(為約300 萬人提供服務),并兼顧環保宣傳教育展示功能。該項目總投資約34億元,位于昌平區百善鎮和小湯山鎮交界處,規劃總占地面積約137公頃。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在現有的阿蘇衛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基礎上,新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規模3000噸/日;陳腐垃圾篩分廠,建設規模3000噸/日;殘渣填埋場,建設規模1200噸/日;垃圾滲瀝液處理站,建設規模850噸/日;濃縮液處理340噸/日;輔助生產設施和生活管理設施、環保展示及對外交流設施。
對于公眾對垃圾焚燒產生環境污染的擔心,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李如剛解釋說,目前的垃圾焚燒技術已較為成熟,通過控制爐膛溫度、煙氣在爐內的停留時間以及對煙氣進行處理等措施,可促進二噁英等有害氣體的完全分解。以去年投入運行的魯家山焚燒廠為例,二噁英的排放濃度達到了歐盟標準,每立方米煙氣二噁英含量小于0.1納克。新建的阿蘇衛垃圾處理循環經濟園也不會低于這個標準。
對于項目的環境監管問題,市市政市容委固廢處處長林晉文介紹,屆時北京市政府將實行最嚴格的監管,首先是實現煙氣排放數據公開,焚燒廠外都設有電子公示牌,實時顯示煙氣排放數據,這些數據也會直接實時傳輸到監管部門;其次是設施定期對社會開放,每周四是全市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公眾開放日,市民可預約參觀;第三是委派專業機構監管,市市政市容委委托直屬專業機構的專業工程人員每月到現場考評,一旦發現違規行為,將對企業進行扣分,并實行經濟處罰;最后,政府還將采取公開招標方式,選擇第三方專業機構駐場監督,確保數據真實、運行排放達標。
據悉,園區遠期將建設焚燒飛灰處理、殘渣綜合利用及其它垃圾處理設施,最終形成一個垃圾處理的全產業鏈,不僅能夠處理服務區內所產生的生活垃圾,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并且對現況填埋堆體篩分處理直至恢復土地,將極大降低臭味影響,有效改善當地環境。